吳歷
楓江水冷群歸早,夢熟蘆花秋未杪①。
一雁不眠來弄月,波光浮動天將曉。
【注釋】
①杪(miao),樹梢,木末。
【評說】
本詩選自南京博物院藏吳歷《楓江群雁圖》題詩。
《楓江群雁圖》是吳歷的代表作之一。畫作在布局上頗具匠心,通過近、中、遠三個層次,展示了江邊曠野遼闊深遠的景象。近處高樹只有枯干老枝,只有一兩棵楓樹上還能見到一些葉子,不過顏色也已由紅轉(zhuǎn)枯。中部在枯枝和蘆葦?shù)拇負硐拢且黄帐幨幍乃妫嫾乙缘帱c染,表現(xiàn)出一片片茫茫江水。在水天之間,有一群神態(tài)各異的大雁棲息于蘆葦叢中。遠處,只見云霧深處露出淡淡的峰尖,若隱若現(xiàn)。這是畫中的一境。除此而外,還有一境,那便是畫右上角的題詩。畫家用白描的手法,再現(xiàn)畫中形象,將畫境轉(zhuǎn)化為詩境,給人以美的享受,無怪乎清代著名詩人王士禎要把題畫詩稱作“畫外畫”。
詩的前兩句著力表現(xiàn)深秋月夜的意境。一上來就化用了唐人崔信明的詩句“楓落吳江冷”,楓葉由綠轉(zhuǎn)紅,由紅轉(zhuǎn)褐,最后飄飛零落,表明時序早屬深秋,此刻江水自是冰冷刺骨,雖有羽翼的護衛(wèi),但群雁還是抵擋不住寒冷,它們早已棲息樹梢上、葦叢中。正當它們酣沉熟睡,作著美夢,突然,寧靜被打破。原來是,一只大雁夜中迎著月光飛起,這一聲響,驚動了整個雁群,有的昂首張望,有的驚恐回顧,似乎都在探尋著聲響的由來,神態(tài)各異,極為生動。群鳥的慌亂,激起了水面上的陣陣波紋,水面上的月影于是便被攪碎,隨著水紋的波動,不斷地在起伏跳躍,這不正是古人詩文中所描繪的“浮光躍金”(范仲淹《岳陽樓記》)嗎?詩情畫境緊密配合,珠聯(lián)璧合,相輔相成,使畫家的意趣表達得十分完善,淡雅明凈,韻味悠長。
上一篇:《題春泉圖軸》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楓江群雁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