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李白二首》言情贈友詩歌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葉青,魂去關塞黑。
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
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這兩首詩,一般的杜集都編在杜甫的秦州所作的詩中,這該是可信的。時維肅宗乾元二年(759)秋。這時杜甫漂泊秦州,李白則長流夜朗,途中遇赦得釋,寄寓江夏岳陽等地。兩人相別已久,消息中斷。戰火未熄,道聽途說,杜甫對李白極為關懷,寫下這記夢的詩。
第一首,起首四句: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這樣生離死別,欲哭無淚。而想到那瘴癘地區,人命朝不保夕,何況又沒聽到他的消息呢?四句極為沉重,心旌搖搖,白日有思夜晚來夢:“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真夢見李白,但又擔心他怎樣來的呢?“路遠不可測”呀! 這是行路難的化用。然而究竟是夢,夢魂慣得無拘束。所以能 “魂來楓葉青,魂返關塞黑。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點明是楓葉青時來的,去則關塞黑了。真像真的一樣。然而跌到現實來時,你已經在羅網中了,怎樣能有翅飛出去呢?杜甫這時似乎也驚醒了。自己看到 “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顧色”。而希望李白在 “水深波浪闊”的情況下,“無使蛟龍得”。這樣,夢中思念他,醒來又祝愿他。無論是夢里、醒時,總是懷念他。杜甫對李白的情誼,真是非同一般。詩是傾瀉出來的。然而意猶未盡,還未形成他二人情誼的交流。第二首則加深加廣在這方面的刻畫。起首四句,由晝到夜: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本來,兩人分別,哪有晤時?然而借 “浮云”以思友,其 “終日行”想象能有會晤之時。“游子久不至”則人并未來到。實際是指他漂流何處,何時終止。望云悲人,意極沉痛。而接連三夜夢見李白,也知道了李白見了自己并道出心意。“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這是李白向杜甫傾訴的話。說他告假歸來常遭阻撓,再三地道出這里的不容易。何況江湖時有風波,常恐翻船喪失性命啊! 李白一身傲骨,從不低頭,但這些話語是多么富有情誼!愈以見李杜二人相知之深。詩篇插入這四句,是頓起波瀾,對話入詩,富戲劇性。而再一轉折,又推開一個場面,是杜甫的行動和感慨了: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杜甫自己這時也是漂泊不定,壯志難以舒展。而想到當今長安,新貴驕橫,李白獨狼狽不堪。言下有無窮恨憾。而后兩句更富有歷史意義,后來的多少朝代多少人才都是如此哩!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再嘆息李白之羈入羅網,老而不能逃脫。但是杜甫亦深知李白詩才,雖然身后寂寞,然必將垂名千古。這也符合李白的抱負,和李白的詩句 “屈平辭賦懸日月” (《江上吟》) 為同一感興。以此結束,雖知生前坎坷,而身后重名,還是有所自負,不計較一時得失的。
詩,誼隆語質,反復盡情,極顯沉郁頓挫之致。為杜甫五古詩中的佳篇。
上一篇:《桂殿秋》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殷其雷(召南)》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