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冠》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后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列傳·逢萌》:“逢萌字子康,北海昌都人也。……時王莽殺其子宇,萌謂友人曰:‘三綱絕矣!不去,禍將及人。’即解冠掛東都城門,歸,將家屬浮海,客于遼東。”
【釋義】“掛冠”即辭官。
【例句】①忘憂草,含笑花,勸君聞早冠宜掛。(白樸〔雙調·慶東原〕)勸人辭官。②自高懸神武冠,身無事心無患。(張養浩〔雁兒落帶得勝令〕)以“掛冠”立意,寫辭官后怡然自得心情。③掛冠,棄官,偷走下連云棧。(張養浩〔中呂·朝天曲〕)“掛冠”即棄官,寫棄官如離險境。④想當日那東都門逢萌冠不掛。(宮大用雜劇《死生交范張雞黍》第二折〔牧羊關〕)反用典故,說儒生逢亂世也舍不得辭官。⑤只不如掛冠歸去好,也免得叉手告人難。(鄭光祖雜劇《醉思鄉王粲登樓》第一折〔金盞兒〕)王粲因開口求人難而生歸去之心。
上一篇:元曲典故《扶筇》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掛劍墳前》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