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驛亭》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河上關門日日開①,古今名利旋堪哀②。
終軍壯節埋黃土③,楊震豐碑翳綠苔④。
寸祿應知沾有分⑤,一官常懼處非才⑥。
猶驚往歲同袍者⑦,尚逐江東計吏來⑧。
【題解】
此詩選自 《全唐詩》。驛亭: 驛站。唐時在潼關西約一公里處建有關西驛。
【簡析】
此詩從眼前的關門和匆匆行客寫起,提出了功名利祿不足掛齒的觀點,然后列舉古代名士及自己和朋友的景況加以具體說明,表現了詩人輕視功名利祿的思想。詠古和敘寫現實相結合,是這首詩在寫法上的顯著特點。
[注釋]
①河上:黃河岸上。
②旋: 傾刻,不久。堪:值得,足以。
③終軍(?—前112年),字子云,西漢人。中軍曾向漢武帝上言:“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 (《漢書·終軍傳》)他奉使往說南越王,使其臣服了漢朝,后來被南越相呂嘉所殺。參見前李世民《入潼關》注⑨。
④楊震(?—124),字伯起,東漢弘農華陰(今陜西省潼關縣、華陰市一帶)人。50歲始入仕途,歷任刺史、太守、司徒、太尉等職。為官清廉正直,被誣罷官,在歸里途中于洛陽城西幾陽亭服毒自殺,時年70余歲。后改葬于潼關西約5公里的潼亭(今潼關縣高橋鄉庭東村西北)。翳:遮蔽。苔: 苔蘚。
⑤寸祿: 微薄的薪俸。沾: 沾濡,指享受。
⑥一官:一旦為官。“寸祿“兩句是說,我能有這點微薄的薪俸,應該說是享受了君王的恩澤,一經為官,就時常擔心自己處于官位而不具備當官的才能。
⑦往歲:去年,以前。同胞:《詩經·秦風·無衣》云: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長矛,與子同仇。” 故后來軍人稱其戰友為同袍; 也可泛指朋友。此指作者早年的朋友。
⑧逐:隨,跟隨。計吏:考察官吏的官吏。
上一篇:《潼關鎮國軍句復使院早春寄王同州》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下一篇:《登關門津樓》原文|題解|注釋|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