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
折沖儒墨陣堂堂①,書入顏楊鴻雁行②。
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風霜。
【注釋】
①折沖:本意為外交談判,引申為調(diào)和不同學說的矛盾。②顏、楊:顏,指顏真卿,唐代著名書法家;楊;指楊凝式,五代著名書法家。鴻雁行:相次而行,如大雁飛行時的行列,語出虞和《論書表》:“羲之書云:吾書比之鐘、張,當抗行;張草猶當雁行。”
【評說】
本詩選自黃庭堅《豫章黃先生文集》卷五、陳邦彥《歷代題畫詩類》卷七四。
蘇軾善畫枯木。米芾論曰:“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無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無端,如其胸中盤郁也。”(《畫史》)湯垕也說:“枯木奇石,時有新意。”(《畫鑒》)今存的傳說為他畫的《木石圖》,猶可見其畫風。黃庭堅從他的《枯木圖》里,看到蘇軾沈郁的胸臆,不凡的氣概,深廣的蓄養(yǎng),便寫下這首充滿贊美之情的題詩。
這首詩以議論開端,以議論承轉(zhuǎn),結(jié)句才扣到《枯木圖》上,通篇闡發(fā)繪畫藝術(shù)和學養(yǎng)有密切關(guān)系的畫理,是我國繪畫史上藝術(shù)家必須注重修養(yǎng)的一篇名作。首句“折沖儒墨”,是說蘇軾是一位大學者,他的學識能夠調(diào)停儒學與墨學的斗爭。儒學與墨學是兩種對立的學說,《墨子》有《非儒》篇,《荀子》則說“儒者使人兩得之也,墨者使人兩失之也。”這里,山谷以點代面,用“儒”、“墨”泛指諸子百家,稱贊蘇軾飽學經(jīng)文、熟諳諸子,游心于各種學派間,具有廣博的學識,并不是說他只懂儒墨之學。次句贊頌蘇軾書法藝術(shù)精深,與顏真卿、楊凝式不相上下。蘇軾是宋代著名書法家和書法鑒賞評論家,他擅長行書、楷書,師法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筆墨豐腴圓潤,渾厚爽朗,以氣韻見勝,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宋四大家”。可見,黃庭堅的詩句,絕非虛語。正因為蘇軾具有深廣的學識和堅實的藝術(shù)根底,他才能“胸中元自有丘壑”。胸中丘壑,不單純是山川、樹木等自然物象的積淀,也指深思熟慮的藝術(shù)構(gòu)思以及畫家吞吐山川的雄渾氣概。蘇軾胸中盤郁著雄奇的氣概,所以他下筆“故作老木蟠風霜”,畫出盤曲虬屈的、拒風雨傲霜雪的枯木形象。結(jié)句,既是上面三句議論的總結(jié),也回應(yīng)畫面具象,具體描繪了枯木的形象。
黃庭堅題寫的這首詩,用形象語言闡發(fā)了一個繪畫藝術(shù)的理論問題,即藝術(shù)家的修養(yǎng)問題,語言精練,言簡意賅,更容易深入人心,充分發(fā)揮它的理論價值,給后代畫家以深刻的啟示。
上一篇:《題子瞻墨竹》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朱審寺壁山水畫》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