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
眼入毫端寫竹真,枝掀葉舉是精神。
因知幻化出無象,問取人間老斫輪。
蘇軾寫詩、寫文論述文同的墨竹畫,而他自己師法文同,學畫墨竹,時出新意,詳見蘇軾《書晁補之所藏與可畫竹三首》賞析。他的墨竹畫由宋代書畫鑒賞名家黃庭堅來評論,當行本色,自能鞭辟入里,給人以有益的啟迪。
詩的前二句“眼入毫端寫竹真,枝掀葉舉是精神”,寫東坡墨竹的神態。黃庭堅論蘇軾的墨竹畫,形神并重,氣韻與技法并重, “寫竹真”,詩先從形似入手,然后再描寫它的枝葉,通過具體技法的剖析,寫出畫竹的精神,寫出整幅畫的生動氣韻。 “枝掀葉舉”,寫畫竹的形態,也講了寫竹技法。 寫竹枝, “下筆時遒健圓勁,生意連綿” (李衎《竹譜》),方能“枝掀”。按照事物常理,葉多則枝復,葉少則枝昂,蘇軾的墨竹既云“枝掀”,正是葉疏的表現。寫竹葉, “下筆要勁利,實按而虛起” (李衎《竹譜》)方能“葉舉”。葉葉著枝,枝葉掀舉,筆筆有生意,于是畫面便有氣韻,畫像便有精神。
詩的后半首著議論, “因知幻化出無象,問取人間老斫輪”。無象,即沒有畫像的白紙或白絹。這兩句意謂一切精妙超絕的繪畫藝術品,都是在白紙、白絹上幻化出來的,是畫家畫出來的,欲知個中奧妙,只要去向斫輪老手請教,一定會得到滿意的答復。這里,用了《莊子·天道》里關于輪扁的典故。輪扁是個斫車輪的巧匠,常年操作,經驗豐富,技藝精湛,他曾說: “得之于手,而應于心,口不能言。”黃庭堅以輪扁喻東坡,稱贊他墨竹畫“得手應心”,造詣精深,技藝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境地。
同樣是題墨竹畫的詩,蘇軾的《書晁補之所藏與可畫竹三首》 (其一),著重闡發畫理,黃庭堅的《次韻謝黃斌老送墨竹十二韻》,恰似一篇詩化的墨竹畫簡史,而黃庭堅這首題蘇軾墨竹畫的詩,卻采用絕句形式,論畫形神并重,論畫家追求遠韻,言簡意賅,情趣盎然,蹊徑別開。三首題畫詩,展示墨竹畫的面面觀,頗有特色。
上一篇:《題子瞻墨竹》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子瞻枯木》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