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權
朱審偏能貌夕嵐①,洞邊深墨寫秋潭。
與君一顧西墻畫,從此看山不向南②。
【注釋】
①貌:描摹,這里指畫家對夕嵐有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能力。②向南:朝向終南山,終南山在長安城南,故云。
【評說】
本詩選自陳邦彥《歷代題畫詩類》卷二二、《全唐詩》卷四七九。
柳公權(778—865),唐代書法家、詩人,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陜西耀縣)人。唐憲宗元和三年(808)進士及第,同年又登博學宏詞科,歷仕中書舍人、諫議大夫、太子太師。他三入翰苑,迭掌綸誥,又善詩、工書法,正、楷體氣勢秀勁,與顏真卿齊名,世稱“顏柳”。
朱審(生卒年不詳),唐代畫家,吳郡(今江蘇蘇州)人,一說吳興(今浙江湖州)人。他善畫山水,重墨法。柳公權題詠的這幅畫,據“與君一顧西墻畫”看,很可能是畫在“唐安寺講堂西壁”(見《唐朝名畫錄》),這是他“最為得意”的一幅作品。
這首詩寫得很別致,他先贊美畫家朱審的審美能力和水墨技法。畫家應目會心,選取傍晚夕陽照射下暮靄沉沉的空蒙景象,創造成畫境。次句說他用“深墨”寫出“秋潭”。朱審與王維、項容、王墨等畫家一樣,善用水墨。朱景玄說他:“咫尺之地、溪谷深邃,松篁交加,云雨黯淡,雖出前賢之胸臆,實為后代之楷模也。”(《唐朝名畫錄》)柳詩與朱論正好相為印證。后二句詩說看了朱審畫的山水畫,就不必再去游賞終南山,以真襯畫,用真山水比襯朱審山水畫巧奇天工的藝術造詣,這比直接論評其畫藝的詩句要高明得多。
上一篇:《題子瞻枯木》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朱審寺壁山水畫》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