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珪
東風(fēng)一樣翠紅新,綠水青山又可人①。
料得春山更深處,仙源初不限紅塵②。
【注釋】
①可人:使人滿意。②初:根本。初不限,根本不限止。
【評說】
本詩選自張丑《清河書畫舫》卷三上。
張珪(1263—1327),元代書法家、詩人,字公瑞,自號澹庵,張弘范之子,定興(今屬河北)人。歷仕御史中丞、中書平章政事、大司徒、集賢大學(xué)士、翰林學(xué)士承旨、知制誥兼修國史,卒于泰定四年。工書,腕力尤健,端重嚴(yán)勁。
展子虔(約351—604),隋代著名畫家,渤海(今屬山東)人,歷仕北齊、北周,到隋代,受隋文帝楊堅之召,任朝散大夫、帳內(nèi)都督。展子虔擅畫山水、人物、車馬,他的山水畫開啟李思訓(xùn)父子金碧山水的先河,湯垕《畫鑒》稱為“唐畫之祖”。與董伯仁齊名,人稱“董展”。
《春游圖》是展子虔的傳世珍品,上有宋徽宗趙佶的瘦金體題簽“展子虔春游圖”,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絹本,大青綠設(shè)色,縱43厘米,橫80.5厘米。但也有人認(rèn)為這幅畫可能是中唐畫家的臨摹品。此圖描繪春光明媚、人們踏青郊游的情景,“秀潤無比”(張丑語,見《清河書畫舫》卷三上)。張珪的題畫詩,初不描繪具體畫境,只是從畫如仙境的角度立意措辭,因此,讀其詩很難想見畫面景象。另一位元代詩人趙巖的《題展子虔春游圖卷》,卻可以幫助我們賞鑒、品評展圖和張珪詩,詩云:
暖風(fēng)吹浪生魚鱗,畫圖仿佛西湖春。
錦韉詩人兩相逐,碧山桃杏霞初勻。
粉階朱檻眼欲醉,垂楊淺試修蛾顰。
人間別自有蓬島,仙源之說原非真。
危橋凌空路欲轉(zhuǎn),飛流直下煙迷津。
畫船亦有詩興好,嬋娟未必飛梁塵。
兩翁隔水俯晴淥,韶光似酒融芳晨。
望中白云無變態(tài),我欲乘風(fēng)聽松瀨。
落花出洞世豈知,瑤池池上春千載。
張珪詩的一、二兩句,是對展子虔《春游圖》卷的總體描繪,贊美圖卷畫出了春風(fēng)染得山青水綠、一片翠紅的景象。然后,詩人展開藝術(shù)想象,運用透過一層的手法,推想到“春山更深處”應(yīng)是仙境,那邊也有許多游人騎馬尋春,所以,詩人興奮地說仙源里根本不限止紅塵中的人去游玩。結(jié)句“仙源初不限紅塵”,回應(yīng)全詩,是說畫境似仙境,“春山更深處”也是仙境,人間處處有仙境,可以隨意漫游,這與趙巖的“人間別自有蓬島,仙源之說原非真”的藝術(shù)意想,如出一轍,同樣是贊美展子虔的畫境似仙境的審美效果。
上一篇:《宣和御墨枇杷圖歌》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巫山枕障》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