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蟬》唐詩賞析,《蟬》原文與注釋
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①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注釋】 ①梗猶泛:指還在四處漂泊?!墩f苑》: “土偶 (泥人) 謂桃梗 (桃木人)曰: ‘子東園之桃也。刻子為梗,遇天大雨,水潦并至,必浮子泛泛乎不之所止?!笔彛夯氖彙?a href="http://m.tenkaichikennel.net/shiji/taoyuanming/"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陶淵明 《歸去來辭》: “田園將蕪胡不歸?!?/p>
【鑒賞】 李商隱生活在動蕩的晚唐年代,個人遭遇又極坎坷,本詩是以蟬自喻,抒發自己的清高、清貧和不得志。
蟬站在高高的樹上餐風飲露,本來就難得一飽,即使對現狀不滿,發出憤憤不平的叫聲,也只是徒勞。首聯作者是以蟬自喻,將蟬的處境和自己的人生際遇融為一體,表明自己高潔的生活態度。既然選擇了這樣的生活道路,就要承受由此而產生的種種貧寒、孤獨、寂寞。是詩人的一種自我安慰。
頷聯繼續寫蟬,到拂曉蟬已叫得聲嘶力竭、若斷若續,一樹的碧葉仍然綠意盎然,不會為蟬的凄慘有一點憔悴。樹無情,是詩人自己的感受,其實樹本來無所謂有情無情。這里有對人情冷暖的怨艾,實際還是在激勵自己,各人有各人的人生,不要對他人的幫助寄予太大希望。前四句借詠蟬慨嘆自己。
頸聯寫自己,當個小官還在四處流浪,故鄉園子里的雜草恐怕都連成一片了。表現詩人對現實的失望,對命運的無奈,略起了歸隱之意。
尾聯還是回到蟬上,但蟬不再是主體的象征物,而是成為和主體相對的客體。蟬的叫聲太容易喚起詩人的共鳴,所以詩人厭煩它——生活的困頓,不去想它,渾渾噩噩、得過且過,也就算了,而蟬的叫聲警醒我,讓我再次清醒地意識到我的全家過著清苦的生活,現實中有太多的不如意。詩人并不是真的厭煩蟬的叫聲,只是換一個角度進一步表達內心的郁悶和不平。從以蟬自喻到厭煩蟬的相警,表現了詩人感情上的復雜微妙,也表現出詩人在抒情載體的選擇上靈活自如,有高超的藝術功力。
全詩首尾圓合,物我一體,表現角度多棱,是詠物詩中的佳作。
上一篇:《李商隱·落花》唐詩賞析,《落花》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元稹·行宮》唐詩賞析,《行宮》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