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李祁·南歌子》李 祁
李 祁
裊裊秋風起,蕭蕭敗葉聲。岳陽樓上聽哀箏。樓下凄涼江月、為誰明。霧雨沉云夢①,煙波渺洞庭。可憐無處問湘靈②。只有無情江水、繞孤城。
注釋 ①云夢:即云夢澤,這里指洞庭湖。夢,在楚國方言中是“湖澤”的意思,與“漭”字相通。②湘靈:湘水之神。舜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傳說她們死后化為湘水之神。
鑒賞 這是一首秋詞,格調蕭瑟、清冷。悲秋是中國古代文人永恒的情結,秋的凋謝帶給人一種深深的落寞,秋葉的飄零也暗合人似浮萍,秋的色彩總是黯淡的,滲透著世人濃濃的愁情。
岳陽樓、洞庭湖自古就是文人騷客駐足的驛站。在這里,范仲淹曾譜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的千古絕唱;杜甫也曾留下“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陽樓》)的優秀詩篇。作者這首《南歌子》,與前二者不同,它的大背景是“秋”,主題是登臨高樓、抒寫秋思,所以全詞彌漫的是深深的游子鄉愁。
洞庭秋月圖 【清】 王愫
全詞所涉景物繁多,依次是“風”“葉聲”“岳陽樓”“箏”“江月”“霧雨”“煙波”“洞庭”“江水”“城”,這些景物本身就有一種寒冷色調,再加上“秋”“敗”“哀”“沉”“凄涼”“孤”等詞匯的形容,更增添了幾分寂寞與寥落。
開篇是“岳陽樓上聽哀箏”。在這蕭蕭秋夜,作者獨自一人,登臨至此,樓外滿是風聲、葉聲,不經意間,傳來幾聲箏鳴,打破了這份寂靜,“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古詩十九首》)?琴聲是如此纏綿,讓人不忍再聽。琴箏的哀怨,恰似自己憂愁的心,琴聲、心聲在此共鳴。
江上升起一彎新月,映照小城,沒有皎潔的光芒,只剩一片凄清,江水無語,靜靜地流淌,也許江水也是孤獨的。驀然發現,月也是如此的孤寂,這里月亮儼然成了詞人的知己,他們一起品味著這份寧靜,守候著濃濃的愁情。
“霧雨”寫出了霧的濃重,象征著詞人憂郁的心。“雨”是比喻,霧滴似霰,籠罩江頭,點點滴滴流入作者心間。洞庭湖也已冷落,不再有“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唐孟浩然《臨洞庭湖贈張丞相》)的氣勢,只有一片氤氳、一片縹緲,往昔的雄渾壯闊已全然不見。詞人心中惆悵萬千,他想去祈求湘水之神,借以慰藉自己孤單的心,但是江水茫茫,到哪里去尋覓她的蹤跡呢?其實瀟湘妃子也不過是人心底美麗的夢罷了,現實何以致之? 眼前有的只是江水,流淌不已,它們匆匆奔跑,根本不想放下腳步,傾聽他的心聲,江水終究是不能理解自己的,作者以“無情”修飾江水,恰恰反襯出自己的多情,“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雨霖鈴》),柳永這句詞用在此處是如此得精切。
全詞充滿了憂郁,揮之不去。秋夜、秋風、秋水、秋月更令作者愁斷腸,他的心靈沒有寄托,歸去沒有方向,無以為伴,只有心傷。這首詞在蕭瑟的氛圍中起筆,又在“無情”的環境中結束,讀者也被感染,與作者一同神傷。作者還善于運用疊詞,增加一種詠嘆格調,“裊裊”“蕭蕭”的運用,不僅準確傳達出秋風、秋葉的視聽效果,且彼此押韻,讀起來給人一種如泣如訴的感覺,又平添一絲情愁在心間。
整首詞語言清幽,色彩蒼涼,以嫻熟的筆法將秋愁表達得淋漓盡致,并通過疊字、對比等手法增加了語言的清冷格調,確實是一首成功的秋思之作。(張雅莉)
鏈接 宋代的榷酒制。對酒類實行專賣和課稅的制度,謂之榷酒制,其制始于兩漢,宋時榷酒制度發展日益嚴密。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各州縣建置酒務,榷酒制度全面推行。四京城主要行榷曲法,朝廷建有都曲院,通過造賣酒曲給酒戶而取利,酒的釀造、銷售則完全由民間酒戶及酒樓、腳店承擔。多數州縣為榷酒禁地,酒的生產銷售以官酒務為主,也有許多“拍官酒店戶”經銷官酒。同時,酒務、坊場買撲給民戶承包經營也較普遍。偏僻鄉村地區一般開放酒禁,只收酒稅。所以,北宋酒類產銷中民營成分仍然很大。南宋因為戰爭而財政拮據,各機構急需經費而自營酒庫,從而形成一個多系統榷酒結構。除各地原有酒務,又增加了戶部贍軍酒庫,安撫司和總領司酒庫、地方別置酒庫、軍隊系統酒庫等,各地官營酒類產銷機構林立,如臨安府(今浙江杭州)官營酒庫達數十所,規模頗大,場面豪華,民營酒業的活動余地相對減少。官府酒務還通過漲曲價、添酒錢、強行抑配劣質酒、增加稅目等手段來牟取暴利。國家每年通過榷酒收入上千萬貫,北宋慶歷年間達一千七百余萬貫,南宋雖半壁河山,但酒課之入仍不低于北宋,成為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故宋代嚴禁酒類私造、私販和越界貿易的律令相當嚴密。
上一篇:《兩宋詞·毛滂·南歌子》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李清照·南歌子》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