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全節
鳥啄殘花污草庵,一春未到兩山探。
忽觀癡老圖中道①,南峰翠帶北峰嵐。
【注釋】
①癡老:指元代畫家黃公望,他自號大癡道人。圖中道:畫中縈盤曲折的山路。
【評說】
本詩選自陳邦彥《歷代題畫詩類》卷二八。
吳全節(生卒年不詳),元代道士、書法家。字成季,號閑閑、看云道人,饒州安仁(今屬江西)人。學道于龍虎山,制授特進上卿玄教大宗師、崇文弘道玄德廣化真人。善草書,書風英拔,工詩,詩風精麗俊爽。有《看云集》。
子久,即黃公望,他的《天池石壁圖》,今存故宮博物院。此圖為淺絳絹本,采用高遠構圖法,將層巒疊嶂、長松雜木、瀑布溪池、草屋溪橋、深壑陰道等許多復雜的景物,構成一個統一的藝術整體,大山磐礴、山峰參差、嵐氣滿幅、氣韻生動。
這首題畫詩,并沒有細致地描繪畫面實境,卻寫出了詩人觀畫后所觸發的濃烈的游山興致。吳全節在草庵潛心學道,整個春季足不出戶,甚至連鳥啄殘花、點污草庵都不介意,更沒有產生過深山尋春探幽的雅興。前二句詩,為表現詩人觀畫后產生強烈情感作鋪墊,起著鮮明的反襯作用。當他忽然看到黃公望的《天池石壁圖》以后,被畫上的“南峰翠帶北峰嵐”的迷人景色所吸引,不由得興起游山的意愿。黃公望的《天池石壁圖》竟然使一個足不出戶、靜心修養的道士的心里激起尋山游春的熱情,足以見出這幅畫的藝術魅力,而詩人對畫藝的品評,也盡在不言之中了。
上一篇:《題鶴石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黃子久天池石壁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