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績
瓦壺倒盡醉難醒,獨把漁竿臥晚汀①。
霜露滿身寒不管,一江流水夢中聽。
【注釋】
①把,手握,手執。
【評說】
本詩選自廣州美術博物館藏鄭績紙本設色《寒江醉釣圖》題詩。
鄭績(1813—?),清代畫家,字紀常,自號憨居士、夢香園叟,廣東新會人。居廣州越秀山麓,辟園名之曰“夢香”。知醫術,能詩,善畫山水和人物,以賣畫為生。著有《夢幻居畫學簡明》,主張學畫要眼目所見,由心性而出,才能為己所有,反對一味的臨摹或寫生,絕不可因技法而影響形象的刻畫。
《寒江醉釣圖》極為典型地體現了他的畫論主張,也是他山水畫的代表作。在近山一角,濃陰之下靜靜地停泊著一只漁船,而江岸對面的遠山,煙霧繚繞,在迷蒙中,山石或隱或現,凸凹起伏,虛實相生。在這一片濕潤清涼的自然環境中,正是舟中醉客的酒鄉夢境。從來漁父多“意釣”,他們往往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披蓑戴笠,手把漁竿,垂釣江邊,以企求江山之幽情雅致。而畫中的釣者甚至連“意釣”都算不上,只是以此為藉口,借以避世,在山水之間放松自己,山水之樂非但寓于垂釣,更是“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你看小船之上,早已是肴核既盡,瓦壺倒盡,滴酒不剩,杯盤狼藉,船上的釣客也已是酒醉難醒,但依舊獨自手握漁竿,醉臥于夜幕下的汀渚之上。寒江上的霜露不斷侵襲入身,而他對此卻全然不管,只顧橫臥江上,夢中聽著江水汩汩東流。
鄭績生平嗜酒,這首題畫詩和下角所鈐“一月二十九日醉”的印章,都表現了他一以貫之的人生哲學和思想境界,那就是:醉夢為樂。
上一篇:《題寒江秋思圖扇面》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故友楊孟載所畫竹》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