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翚
雨過飛泉下碧湍①,長松落翠草堂寒。
何人解識高人意②,溪上青山獨自看。
【注釋】
①湍(tuan):急流。②解識:理解。
【評說】
本詩選自天津藝術博物館藏石谷《草堂碧泉圖》題詩。
王翚(1632—1717),清初著名畫家,字石谷,號耕煙,又號烏目山人,晚稱清暉主人。江蘇常熟人。師王時敏畫山水,時稱“畫圣”??滴踔?,以布衣供奉內廷,嘗繪《康熙南巡圖》而稱旨,欲授以官,不就。其山水與王時敏、王原祁、王鑒并稱“四王”,在清初影響至巨。著有《清暉畫跋》、《清暉尺牘》等。
《草堂碧泉圖》畫境幽美,確為王石谷山水之精構。說其“幽”,除卻意境,更指題詩中體現出的“幽情”與雅意。
開頭兩句寫畫面景物?!坝赀^飛泉下碧湍,長松落翠草堂寒”,這是對雨后山色的集中描繪。泉水飛流而下,落在清澈的水潭中,激起一陣陣湍流。山上的松樹經過雨水的洗禮之后分外青翠。相比之下,山間的草堂就顯得單薄而缺乏生氣,里面甚至透出一陣陣寒意?!帮w泉”的氣勢,“碧湍”的清澈,“長松”的傲寒,都代表著一種堅強的性格?!安萏谩迸c“飛泉”、“碧湍”、“長松”構成了一幅美麗清幽的風景,在雨水沖刷之后,更給人帶來清新之感。但它又點出,這是一個并不富裕的條件。既然有屋也就大約有人在,屋主就好比那“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屋不處鬧市,沒有鄰居,也沒有朋友,只有浮繞于翠松間的茅齋。這一切,早已使其性格躍然紙上,他依山傍水,靠著長松,以自然為伴,以陶冶自己的情性。當人們正沉醉于這清新的山水畫中時,下面緊接著發出一句令人略感兀然之問:“何人解識高人意?”當時有很多人不了解畫中“高人”歸隱的意圖,甚至還可能將其視作異類,但畫家根本不顧這些。陶淵明不是為人不理解,終卻“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怡然自樂。因而“我”也不求被人了解,因為潺潺的溪水怎會理解高山的偉岸呢?于是,只有“溪上青山獨自看”了。雖然這樣的生活并不富裕,可是精神上的無限享受足以沖淡物質的不腴,真正的境界應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斜。
大凡古代的文人雅士,縱然懷才不遇,仍有一種孤芳傲骨。詩中“高人”便是這樣,即便塵世將我遺棄,官場無立我之地,我仍有青山、流水、飛泉、松翠。整首詩,有景有意,有問有答,雖未及一個“隱”字,但正如古人政治失意以求山水,畫家也以一幅山水畫,含蓄地道出其孤傲的心曲。
上一篇:《茶梅雙禽》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蝶戀花·癖印書生》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