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坂
(明)李夢陽
我欲望長安,隴坂高隨天。
隴坂高可涉①,隴水鳴濺濺。
盤盤上隴車,斑斑下坡馬②。
我非虎與兕③,使我行曠野。
【作者簡介】
李夢陽(1473~1530年),明朝文學家。字天賜,又字獻吉,號崆峒子,慶陽(今甘肅慶陽市)人,后徙河南扶溝。明孝宗弘治進士,曾任戶部郎中,因反對宦官劉瑾下獄。瑾敗,遷江西提學副使。其文學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反對虛浮的“臺閣體”,與何景明等互相呼應,號稱“前七子”。其詩雖有撫時感事、不滿弊政之作,但由于偏重模擬唐人,流于膚廓。論詩重法,對民歌在文學上的價值有所肯定。著有《崆峒集》。
【詞語簡注】
①可涉:可以涉足,意即可以徒步攀登。
②斑斑:本意為形容馬的斑點或斑紋很多,在此引申為走下六盤山坡的馬匹數量眾多。
③兕(音sì):雄性犀牛。
【內容簡析】
《隴坂》是明代“前七子”李夢陽的一首吟詠六盤山的詩作。
詩的一、二句,詩人寫“我欲望長安”,然而“隴坂高隨天”,以“望長安”與“高隨天”極寫隴山之高大。三、四句“隴坂高可涉,隴水鳴濺濺”,直寫隴山景致,隴坂雖高,但人可涉足,隴水雖小,卻鳴聲濺濺。五、六句承接上句,寫“高可涉”的景象:一盤一盤的山道上,行走著登攀六盤山的車輛與一班一班走下坡道的人馬。詩的最后兩句,詩人忽發奇問:我輩非是牛馬與虎豹,怎么又像兇殘的動物一般,整日行走在隴山的曠野里?
全詩語言通俗平直,寫景自然平實,對“隴坂”的景與物作了較真切的描畫。
上一篇:(唐)王涯《隴 上 行》六盤山詩詞賞析
下一篇:(明)李松《隴 坂》六盤山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