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唐宋五代詞·張泌·臨江仙》張 泌
張 泌
煙收湘渚秋江靜①,蕉花露泣愁紅②。五云雙鶴去無蹤③。幾回魂斷,凝望向長空。翠竹暗留珠淚怨,閑調寶瑟波中。花鬟月鬢綠云重④。古祠深殿,香冷雨和風。
注釋 ①湘渚:湘江邊。②蕉花露泣:秋日的露珠凝結在蕉花上,就好似在暗自哭泣。③五云:指五色瑞云,多作吉祥的征兆。駱賓王《為齊州父老請陪封禪表》:“瑞開三眷,祥洽五云。”④花鬟:插有鮮花裝飾的發式。
鑒賞 這首詞詠娥皇女英的故事。關于娥皇女英的記載,漢劉向《列女傳·有虞二妃》:“有虞二妃者,帝堯之二女也,長娥皇,次女英”,姐妹同嫁帝舜為妻。后舜至南方巡視,死于蒼梧。二妃往尋,淚染青竹,竹上生斑,因稱“瀟湘竹”或“湘妃竹”,二妃也死于湘江之間,后世因附會稱二女為“湘夫人”。屈原所作《九歌·湘夫人》就是祭祀她們的樂辭。
詞的開首先作景物的描述。“煙收湘渚秋江靜”,這是一派靜謐之境,煙霧收攏而湘江得以清晰地呈現,“秋江”之“秋”字,歷來就與愁苦之意相通,故漢曹操《觀滄海》有語:“秋風蕭瑟,洪波涌起”,這里點出湘江乃“秋江”,正是要點出其蕭瑟的落寞之感,此一句便把全詞的主題基調托出,故而對緊接的下一句就能更為透徹地理解。秋日天氣轉涼,萬物蕭索,春天的百花已經不堪忍受此時的涼意,“蕉花露泣愁紅”,“蕉花”乃美人蕉,性喜陽光而不耐寒,在秋意漸涼之際,它的凋謝也是必然,“愁紅”是經風雨摧殘的花。這里明是以“蕉花”來感嘆“愁紅”將謝,實則是“蕉花”的自我憐憫。“五云雙鶴去無蹤”之“五云”指五色瑞云,多作吉祥的征兆。這里的“五云”和“雙鶴”實際上是說,仙人所乘之祥物已經消逝得無影無蹤,此句和崔顥《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所表達的悵然若失的情懷有極大的相似之處。此前三句,只是靜態的描述,但仔細讀來句句都蕩漾著無盡的失落惆悵滋味。這三句之后,便出現了情感上的總述說,這些場景一個個的擺在眼前,太過于凄楚,幾欲“魂斷”,不得排遣,足以愁煞人也。這段其實是在訴說娥皇、女英在湘江追尋舜的蹤跡而不得之后的失落和悲凄。
古今百美圖之娥皇女英【清】 吳友如
下片開首“翠竹暗留珠淚怨”是更為清晰地感慨傳說中由湘夫人的淚形成的“瀟湘竹”,其中飽含著種種“怨”和憾,使人能夠有更為切身的體會,從而營造出更多的凄美感。而“閑調寶瑟波中”則是在追憶湘夫人在湘江的波浪之上鼓瑟的故事,《楚辭·遠游》“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此處“湘靈”就是湘夫人。當初“閑調寶瑟”的情景不再,留下的只是一簇簇斑駁的“淚竹”,在歷經許多年后再追憶,已是物是人非。“花鬟月鬢綠云重”則是在著力寫她們的頭發之美,僅僅由此便足以想見花容月貌的芳姿。“古祠深殿”則是在嘆息她們的悲涼結局,在世事滄桑之后,能感受到的只有永不會消逝的“雨和風”。后三句,是在營造悲冷的氛圍,以和上片開首相呼應,全詞充滿了浪漫氣息。(張佩)
集評 明·湯顯祖評:“詞氣委婉,不即不離,水仙之雅調也。”(《花間集》卷二)
李冰若:“‘蕉花露泣愁紅’,凄艷之句。全詞亦極縹緲之思,不落凡俗。”(《花間集評注·栩莊漫記》)
上一篇:《唐宋五代詞·馮延巳·臨江仙》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滕宗諒·臨江仙》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