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民歌·無名神·吳歌》原文與賞析
月子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家飄零在他州。
這是一首江南民歌。東晉以來頻繁的戰爭,使大量的人民背井離鄉,到處流浪,家人離散,夫婦分別,造成游子思婦長年相思、愁怨。所以這首吳歌就成了表達離愁相思的代表作了,被后世許多文人摹仿、引用。
南宋大詩人楊萬里寫了七首《竹枝詞》其中一首是“月子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愁殺人來關月事,得休休處且休休。”顯然是學習這首吳歌寫成的。
這首吳歌的前兩句 “月子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一彎殘月無私地普照著神州大地,然而這神州大地上的人們的苦樂卻是天壤之別,有人富貴,有人貧窮;有人享福,有人受苦;有人歡樂,有人憂愁。概括了人間的不公和階級對立,說出了受苦人們的悲怨之情,揭示了階級社會的不合理,少數的統治者把他們歡樂建立在廣大勞動人民的痛苦上。
“月子彎彎照九州”是起興,在月兒普照人間,竟會有這樣的不公。“幾家歡樂幾家愁”,作者運用鮮明對比的手法,揭示了封建社會不公和矛盾,高度概括了幾千年封建社會廣大勞動人民受苦受難事實。幾千年來,封建統治者都是把歡樂建立在廣大勞動人民的愁苦上,一個“愁”字,說出了幾千年勞動人民的辛酸和痛苦,
“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家飄零在他州。”這兩句又把廣大勞動人民的痛苦,壓縮在夫妻離別的相思之苦上,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于生離死別。死別固然是痛苦。但是人們在痛苦之中也知道,人死是永遠不會活了,痛苦了一陣子也就漸漸地淡泊了,然而生離就不同了,是有希望相聚的。但是在封建社會中,戰亂和封建壓迫,使游子思婦長久的分離,她們每日每月每年都在盼望著親人的回歸,但每日每月每年都在失望,失望后更是愁苦萬分,作者采用強烈對比的手法,寫出了在封建社會中,只有統治階級享福、團聚,而廣大勞動人民受壓迫、受剝削,背井離鄉,飄零在外,路途遙遠,貧困潦倒,無法回家。漢代民歌《悲歌行》: “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思念故鄉,郁郁累累。”那些在外的游子思念故鄉,只能唱悲歌,遙望家鄉,來消除鄉愁,思念家鄉,想念親人,每時每刻都在折磨著他們。《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寫思婦由于受別離的相思之苦的折磨“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原來合適的衣服,越來越顯得寬大了,由于相思的折磨,她一天比一天的消瘦了。“幾家飄零在他州”,是對封建社會廣大勞動人民背井離鄉,流離失所痛苦生活的高度概括。這兩句也是用對比手法揭露封建社會尖銳的階級對立。
這首民歌采用了起興、對比手法,擴大了內容的涵量,顯示出獨具的藝術魅力。語言通俗淺顯易懂,韻律和諧優美。
上一篇:《先秦民歌·君子偕老》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清代民歌·嘲某將軍》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