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東》言情贈友詩歌
江水西頭隔煙樹,望不見,江東路。思量只有夢來去,更不怕,江攔住。燈前寫了書無數,算沒個,人傳與。直饒尋得雁分付,又還是,秋將暮。
在詩詞中,寫居者對行者的思念,居者往往是女方,而行者則大都是男方。這首詞的抒情主人公究竟是男子或是女子,作者雖未明言,但從詞中主人公的舉止語氣看,應是一位對遠方的愛人苦苦思念的女性。
全詞分上下兩片。
“江水西頭隔煙樹,望不見,江東路。”開篇就寫出了主人公對遠方愛人的思念。她住江水西頭,而她所懷之人卻遠在江東。極目所望,既有迷濛的煙樹所隔,又有浩渺的江水所限,不見伊人,那一片相會無期的悵惘更加深了相思之苦。句中的兩個動詞 “隔” 、“望”用得很是精妙。一個 “隔”字,既寫出了造成相思的原因,又流露出無法相見的憾恨。這是從客觀寫主觀。而一個“望”字,則表現了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正是出于對愛人不可遏制的思念,才引領遙望,一片深情盡在這一 “望”之中,這是由動作表現心理。所以這兩句無一情語而情自在其中,作者完全是通過對外在的客觀景物的描繪,來體現主人公內在的主觀感情,寫得婉轉含蓄。接下來,作者筆鋒一轉,從客觀的描寫轉向對主人公內心世界的直接揭示: “思量只有夢來去,更不怕,江攔住。”這兩句內心獨白,把主人公對愛人的相思之深,對相會的渴望之切,畢露無遺地表白了出來。這是一種非常復雜的情緒,一方面是說,縱有千山萬水,也攔不住有情人的夢中相會,可見主人公的深于情和摯于情。然而,正是由于現實中的無由相會,才 “只有夢來去”,這又隱隱透露出主人公的離愁別恨之深。夢中相會,本來已屬無可奈何,而且夢中片刻的歡會,所帶來的將是夢醒后更深切的痛苦、更孤獨的惆悵和更持久的思念。更何況,這 “夢”還只是在 “思量”,即想要去做,能否如愿,尚未可知。可見,企望在夢中的相會,并不能解除現實的相思之苦。
下片,主人公從空想回到了現實。夢境是虛幻的,而書信則是實在的,所以就 “燈前寫了書無數”,希望用書信來傳達對遠方愛人的思戀。分別已經很久,要傾吐的知心話兒又會有多少! 人物內心的感情世界,通過這一“寫了書無數”的舉動,細致地表現了出來。但是這萬語千言,卻無法傳遞到愛人手中,這時女主人公的那一份傷心懊惱,又豈是語言所能形容的! 最后即便“尋得雁分付”,可以托鴻雁捎去這一片衷腸了,卻“又還是,秋將暮”,有情人還是無法相見,那相思之苦仍然排解不掉; 更何況此時已是秋日將盡,衰草連天,正是離人思婦相思最苦之時,即使有鴻雁傳書,這無邊無際的秋思卻教人如何忍耐!
這首詞寫的是詩詞中一個古老的主題——相思,然而它“筆力奇橫無匹,中有一片深情,往復不置,故佳。”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 )作者沒有讓主人公直接傾訴,而是通過對她的行動發展和心理變化的精細描寫,生動地刻畫出了一個純情的思婦形象。女主人公殫精竭慮,一心渴望能同心上人相見。她最初是滿懷希望地翹首遠眺,卻為江水煙樹所隔; 失望之下,轉而寄望于夢境。然而夢境雖美,終難成真,又一挫折。望既不得,夢恐難成,便只有借書信排解相思了,卻誰知信又難達,失望至極! 待到終有鴻雁可托,卻秋時已暮。至此,滿腔熱情,終于冰冷,一切的希望、失望、挫折、痛苦都歸于一片沉寂。作者就是這樣,把人物銘心刻骨的相思之情通過希望與失望的反復交織,生動細膩地表現了出來,寫得委婉含蓄,卻又蕩氣回腸,真切感人。單純的內容因此而顯得波瀾迭起,有聲有色。
這首詞的語言也簡單明白,直如隨口道來,是山谷以口語入詞的成功作之一,歷來為人們所稱道。
上一篇:《有所思》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楊叛兒》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