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民歌·掛枝兒·數歸期》原文與賞析
數歸期,數得指尖兒痛。若數得他歸來了,這是痛有功。到如今,不歸來,你痛成何用?他若不把歸期來哄我,為甚的一日間數上他幾百通。罵一聲薄倖的冤家也,就是指尖兒也被你哄。
人生最是離情苦,可人生又往往多別離。相別時許下歸期,渴盼雖然有日,心情卻格外急迫;一旦佳期又誤,希望變成失望,心內更是苦不堪言。《數歸期》中的女主人公盼歸期,數歸期,歸期已過,人無消息,芳心一急,竟嬌罵出口。
“數歸期,數得指尖兒痛”。一開篇,就點明了抒情女主人公的處境:扳指數歸期,獨處盼郎歸。“數歸期”以至 “數得指尖兒痛”,可見所數次數之多,那份企盼,那份情急,那份焦灼,宛然可見。有一首《時尚急催玉》道:“自那日手挽手,訴衷情,難舍難分去。細叮嚀,重囑咐,曾許下歸期。到如今屈指兒算將來,數將去,眼巴巴,意懸懸,不見情書捎寄。”《數歸期》雖然沒寫分別的情景,也可以想象得出與這首《急催玉》中的人兒相差無幾。分別時的難舍難分,說明相處時和諧情深。情深則別難,別難則盼急,“數歸期,數得指尖兒痛”就自然而然了。
中間三句生發首句,反復詠嘆,情真意切,數的是歸期,盼的是郎歸。如果 “數得指尖兒痛”能 “數得他歸來了”,痛也是值得的,這是指尖的功勞;可到如今,望穿秋水,卻不見郎歸,你指尖兒痛除了令人更覺心煩之外,還有什么用?這是指尖兒的罪過。扳指計日,良人渺渺,不怨情郎,反遷怒手指,其情委實堪憐。細品這幾句,我們仿佛望見,這位獨倚妝臺旁的女性,只是扳著指兒,皺著眉兒,嘟著嘴兒,焦灼恍惚,心煩意亂。
指痛可忍,心痛難耐。分別之時,信誓旦旦,歸期一再叮囑。有了歸期,也就有了希望,雖然等待之時,晝長夜永,愈近佳期便愈心跳欲出,但畢竟可以慢慢挨過去。若歸期至而情郎不至,則希望的瞬間幻滅,就把人推進痛不欲生的深淵,這份痛苦,決不是原本就無歸期的等待所能比擬的。對戀人來說,難耐分別相思苦,最苦的是歸期又誤,希望落空。《數歸期》中的女性正處在這樣一種痛苦的境地。“到如今,不歸來”,證明歸期已成了無痕的春夢;急切的渴盼化為幻滅的失望,使她產生了深深的哀怨,因而她認為情郎 “曾許下歸期”是一種 “哄”。其實,“哄”倒未必,這于事理不合,于主人公的感情卻是極真。
“為甚的一日間數上幾百通”一句,證明了他“把歸期來哄我”,也點明了首句 “數得指尖兒痛”的原因。臨近歸期時,“一日間數上他幾百通”或許還用不了太多的時間;剛分別時天天數上幾百回,需要多少工夫?難怪指尖兒痛了。這一句于哀怨中表達了她無時不在的相思。《掛枝兒 ·相思》中的少女說: “別人家,念親親,有時兒住,誰似我,至子時直想到亥時。沒黃昏,沒白晝,把心脾碎。一月三十日,一日十二時。那十二時的中間也,又刻刻想著你。”《數歸期》中的女主人公就是這樣,僅是數歸期每天就幾百回。日數數百通,是因為她相思太深;相思深是因為他們過去共處時太投入,太幸福。她數著歸期,為難以預測的未來,半懷著欣喜,半擔著憂愁……
“罵一聲薄悻的冤家也,就是指尖兒也被你哄。”這里的 “薄悻”不是說情郎對她整個兒人的負心,而是說他在歸期又誤,害得她空等這一點上是薄情的。名為罵,實是怨,根底是愛;罵得柔情綿綿,怨得深情依依,愛得癡情悠悠。“冤家也”三字意味深長,我們仿佛聽到一聲深深的長嘆,長嘆中有悲傷凄涼,有失望惆悵,也有無可奈何——那是對“薄悻”的冤家,對他的失期不至,也是對自己,對自己難舍難分,由不得自己的那份情。
這實在是一種輕罵,可出口之時,卻繞過了 “罵”,出人意料地轉到指尖兒上,嘆惜著 “就是指尖兒也被你哄”。這是因疼在心間而 “舍不得咒出口”,充分表現了她對心上人的情意綿長。
這首民歌所選的角度非常新穎,構思也相當精巧。表現主人公無時不在的相思,焦灼不安的企盼,它只選取了扳手計日數歸期這一生動細節,委婉而深刻地表現了她對情郎刻骨銘心的相思,含蓄蘊藉,細膩感人,韻味雋永。
感情表達也婉轉曲折,錯綜有致。從對情郎的感情看,先是側面描寫,突出一個 “思”字,然后正面描寫突出一個 “怨”字,最后終于落到一個“罵”字,感情脈絡分明,層層加深。《數歸期》就是以這樣變化錯落的筆法,生動而細致地再現了人物心靈深處的感情漣漪。
在人物情態的描寫上,這首民歌也是很成功的。無論是開始的扳指計日,中間的怨指思郎,還是最后怨郎憐指,都情態畢現,惟妙惟肖。在表達了她對心上人一汪深摯之情的同時,也把這位姑娘寫得純真質樸,嬌態可掬,楚楚動人。
上一篇:《明代民歌·掛枝兒·恨天》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明代民歌·掛枝兒·春》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