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民歌·涼州歌》原文與賞析
歌第一
漢家宮里柳如絲,上苑桃花連碧池。圣壽已傳千歲酒,天文更賞百僚詩。
第二
朔風(fēng)吹葉雁門秋,萬里煙塵昏戍樓。征馬長思青海北,胡笳夜聽隴山頭。
第三
開篋淚沾襦,見君前日書。夜臺空寂寞,猶是紫云車。
排遍第一
三秋陌上早霜飛,羽獵平田淺草齊。錦背蒼鷹初出按,五花驄馬喂來肥。
第二
鴛鴦殿里笙歌起,翡翠樓前出舞人。喚上紫薇三五夕,圣明方壽一千春。
“涼州”是初、盛唐時期新流行的曲調(diào)。
據(jù)說有一位龜茲國王甚好音樂,在群山之中聽風(fēng)聲水聲,激情澎湃,樂思綿綿,于是,與其樂師共同譜寫了一批歌曲,風(fēng)行西域。唐隴右節(jié)度使郭知運搜集到這些傳唱一時的曲譜后,進獻給玄宗,玄宗則交給教坊翻成中國曲譜,配上新的歌詞。當(dāng)時,人們以歌曲的出產(chǎn)地名為曲調(diào)名,遂有了 “涼州”等十多個曲調(diào)。
這首涼州歌共有五疊,選材有異,立意不俗;結(jié)構(gòu)有致,疊疊相生。歌的起首段展示出的是一幅君臣同樂的圖畫:漢宮花園,柳枝如絲,碧池岸邊,桃紅片片。在這紅綠招搖的春色里,皇上賜予王公大臣以醉人的美酒;百官群僚則詩興大作,一派唱和。在這里,“千歲酒”,殊可玩味。據(jù)晉 《博物志》載,古有 “千日酒”,飲者一醉千日。后 “千日酒”成為詠醉飲美酒的典故。而“千歲酒”除了指皇上賜給王公群臣的美酒外,說它隱有醉人千歲的含義也非常強。因為作者的主旨在于對君臣縱樂之甚的批判。
歌的第二段,一掃歡騰升平之氣,大筆勾勒出萬里邊關(guān)的肅殺秋氣,尤為低沉。“征馬長思青海北”一句,用非人對象擬人的手法,讓人生發(fā) “征馬尚知思鄉(xiāng),何況人乎”的感嘆!胡笳,一種樂器,類似笛子。隴山,山名?!肚刂萦洝吩?,隴山東西百八十里,登山巔東望,秦川四五百里,極目泯然。山東人行役升此而顧瞻者,莫不悲思。“胡笳夜聽隴山頭”真乃悲上加悲,一股悲涼元氣油然而升,令人黯然神傷。
第三段,傳唱出了一位少婦對于夫君的極度思念之情。打開珍藏夫君來信的箱子,淚水便情不自禁地浸濕了衣袖。顯然夫婦倆分別得太久。于是,少婦把獨守的空房想象為墳?zāi)?,進而又想象為紫云車,期望著與遠方的夫君團圓,以此來排解心中的愁苦。這一段言語不多,但想象出奇,情真意切,叫人鼻酸眼熱。夜臺,漢代詩人以此代指墳?zāi)?,后沿用為典。紫云車,為神話傳說中仙人西王母所乘之車。
歌者,蓋獨自彈唱也;排遍者,蓋以歌之曲調(diào),群歌群舞也。以上三疊為歌,以下兩疊為排遍。
已是三秋季節(jié),田間小路飛滿了早霜。這個時候,來到廣闊的齊腳深的草地射獵。漂亮的錦背蒼鷹剛一出現(xiàn)便被獵取制服;而名貴的五花驄馬則被喂養(yǎng)得體態(tài)肥壯。這一段,表面上敘說的仿佛只是一次出獵行動;實際上,通過對“蒼鷹”和“驄馬”狀寫的不同態(tài)度,表達了作者對酷吏的憎和對達官的愛。據(jù)說,漢景帝時,一位叫郅都的人,為官中尉,由于執(zhí)法嚴酷,人稱“蒼鷹”;而東漢時,又有一位叫桓典的人,為官御史,由于不畏權(quán)貴,又因常乘驄馬,時人遂以“驄馬”稱美于彼?!吧n鷹”、“驄馬”均有來歷,可見作者別有用意。
最后一段,我們看到的是宮中的另外一幅圖畫:鴛鴦殿里,笙歌四起;翡翠樓前,舞人翩翩。當(dāng)載歌載舞的人們迎來了星光燦爛的十五日夜時,作者點出皇上壽辰方才“一千春”便戛然而止,這讓人回味不已。只顧一時貪歡而不顧萬年社稷,這似乎是作者欲言而止的潛臺詞。紫薇,星座名,古稱為天帝之座,天子之所居。圣明,同第一段中的“圣壽”、“天文”等一樣,均為對皇帝的諛稱。
通覽全歌五疊,每段雖各有意義,而合則又具內(nèi)蘊。初、盛唐時期,邊關(guān)常有戰(zhàn)事,唐朝政府不得不派大軍鎮(zhèn)守。比較起來看,一方面“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而另一方面卻“美人帳下猶歌舞”(高適《燕歌行》)?;?qū)m院,或邊關(guān),起起伏伏,波波折折,作者以漢喻唐,含而不露地影射了時局,動人心魄,發(fā)人深省。
上一篇:《唐代民歌·鳳歸云(二首)·其一》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明代民歌·鳳陽花鼓》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