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羅隱
寒燈挑盡見遺塵,試瀝椒漿合有神。
莫恨高皇不終始,滅秦謀項是何人?
在楚漢相爭中,韓信相助劉邦滅了項羽而立國建樹了不朽的功勛。可是,劉邦卻嫉妒韓信的才智,害怕韓信有本領威脅自己的帝位,因此視為心患,終于將這位匡漢重臣殺死。詩人根據這個歷史事件,抒發了為韓信憤憤不平的感情,寫下了這首《書淮陰侯傳》。
詩中的后兩句詩“莫恨高皇不終始,滅秦謀項是何人”,頗富哲理,給人以禍從功出的強烈印象。詩人采用正話反說的手法,曲折地表達了對劉邦與韓信之間是非的識見。意思是:不要怨恨高祖劉邦與你未能共事始終,想一想具有消滅秦朝和項羽本領的人是誰呢?用設問來代替議論,以反語來抒寫感受。在詩人看來韓信既然有本領去“滅秦謀項”,那漢高祖自然就會想到韓信又何嘗沒有本領來奪取自己的帝業呢。這里,一針見血地道破了韓信屈死于劉邦之手的千古悲劇的真諦:因為韓信功高震主,所以劉邦非殺韓信不能安心。韓信為漢高祖立了大功,封楚王,建都下邳(今江蘇邳縣東),可以說是福隨功至,但卻因此罹殺身之禍。韓信輔佐劉邦消滅秦朝和項羽勢力,這是他居功顯福的原困,而這原因形成了他被劉邦謀殺的結果,其結果又成了韓信人亡福滅的原因,說明禍福在一定條件下的相互轉化。
詩中痛感韓信因功被殺的悲劇,表示了對韓信的同情。“寒燈挑盡見遺塵,試瀝椒漿合有神”,暗喻韓信的屈死。詩人夜讀史籍,祭奠亡靈,禁不住心馳神飛。“寒燈挑盡”以言“見遺塵”,即閱讀史籍所載韓信的遺事的時間之久。詩人邊讀邊思索,越讀越感到韓信被劉邦忌殺的天理不公,于是不由自主地在心底里呼喚著含冤而死的英魂,并虔誠地“瀝椒漿”,即倒香酒灑祭。與此同時,鐘情地說出了韓信“合有神”,即認為韓信的神靈應當顯現的奇思異想,表明了詩人對于這么一個以扶漢的卓絕功勛而著稱當年的杰出人物的不幸遭際,嘆喟不已,寄托哀思。
全詩出語奇崛,思緒激蕩,既有濃烈的詩味,又有靈思獨運的哲理。
上一篇:《鄉思·[宋]李覯》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書郡齋壁·[宋]包拯》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