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民歌·無名神·巴峽鬼(絕句)》原文與賞析
秋徑填黃葉,懸崖露草根。猿聲一叫斷,客旅數重魂。
從題目來看,此絕句是“巴峽鬼”所作。此說當然屬無稽之談,但此詩確實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秋徑填黃葉,懸崖露草根”兩句,是寫景,也是烘托氣氛。“秋徑填黃葉”點明季節是花飛葉落的秋天,一個“填”字,形象生動地點明秋深和落葉之多,暗示寒冷的冬季將到。“懸崖露草根”,可能是因秋雨的洗刷,懸崖上露出了草的根莖。兩句共同組成了一幅凄涼蕭瑟的秋景圖,為整首絕句奠定了基調。這兩句是靜態寫景,前一句著眼于秋天的小路上的落葉,后一句則立足于懸崖絕壁上裸露的根莖。角度不同,卻共同為后兩句做鋪墊。
“猿聲一叫斷,客旅數重魂”,則是由物即景抒情。據《詩話總龜》載:“建隆初,有人行巴峽,夜泊江涘,忽聞詠詩云云。及曉訪之,但空山邃林,有腳跡長二尺許。”此說雖有荒誕意味,但點明作此詩者是于巴峽寫下這首詩的。巴峽,即巴東三峽之意,因此地山高陡峭,江水湍急,給人以神秘空曠、清幽寂寥的感覺。因此酈道元在 《水經注》卷三四 《江水注》中有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的引句。實際本詩后兩句即出于此,但比原意更高妙。“猿聲一叫斷”是說猿叫聲剛停。“猿聲”二字打破了一二句創造的靜謐凄涼的氛圍,使全詩有靜有動,有聲有色。“客旅數重魂”則是點明題旨,猿的哀鳴,勾起了客旅的 “數重”冤魂,是說客旅路經此處,不幸落水葬身江底,還是說客旅途經此處時,想起了從前經過此處冤死水底的冤魂呢?還是二者兼而有之,我們不得而知。但表達了客旅的哀怨則是可以肯定的。
全詩屬五言絕句,一二句對仗工穩,形象鮮明。尤其是“填”、“露”二字,精練貼切,富于動感。第三句一出,全詩不僅有色,而且有聲,全詩立刻生動起來,最后一句抒情,畫龍點睛,意境全出。
上一篇:《先秦民歌·山有扶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宋代民歌·廣東民歌》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