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民歌·襄陽樂(選四首)·其五》原文與賞析
爛漫女蘿草,結曲繞長松。三春雖同色,歲寒非處儂。
這一首與第一首、第三首描寫男歡女愛的雙向交流不同,它描寫的是初戀少女單方面深層次的憂患意識。
“爛漫女蘿草,結曲繞長松?!闭埧?,女蘿那柔長的莖蔓攀援著高聳挺直的松樹,羽狀的綠葉垂滿松枝,白色和紅色的繁花點綴其間,她把爛漫的美色和柔婉的莖體奉獻給長松。這絢麗多姿的女蘿繞長松的意象,自然會使人聯想到嬌女子對偉丈夫的愛戀,那么熱烈,那么纏綿。
“三春雖同色,歲寒非處儂。”這是從上面的愛情意象引發的深沉的思考。是呀,三春時節,女蘿與長松同綠,但是當嚴冬來臨,松是常青的,而蘿卻枯黃了,那時的長松就不是女蘿可以依托的了。宇宙間某種自然現象同某種社會現象竟然驚人地相似。在愛情或婚姻生活中,“紅顏未老恩先斷”(白居易《后宮詞》)和 “始亂之,終棄之”(元鎮 《會真記》)的現象并非罕見,尤其是古代,擔心色衰而被遺棄,成為青年女子的普遍心理。因此,這擬人化的女蘿的自述。實質上是少女或少婦的憂患的心聲?!俺?智锕澲粒瑳鲲j奪炎熱”,漢代班婕妤在她的 《紈扇詩》 中已先表達了這種幽怨。
在我國古代文學中,女蘿是一個傳統意象。它最早見于《詩經》:“豈伊異人,兄弟匪他。蔦與女蘿,施于松柏?!?(《小雅·頍弁》) “蔦”與女蘿同屬攀援植物,“施”即蔓延。蔦蘿施松柏,比喻親戚間的依附關系?!冻o》中有“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九歌·山鬼》)。女蘿作為一種佩帶,雖無寓意,但增添了山中女神的秀色和飄逸?!?a href="http://m.tenkaichikennel.net/shijiu/"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古詩十九首》其八中有“與君為新婚,菟絲附女蘿”句,始見“女蘿”賦以愛情寓意。后又有曹植的《雜詩》之七,見“寄松為女蘿,依水如浮萍”; 李白 《古意》中有“君為女蘿草,妾作菟絲花”,《白頭吟》中有“菟絲固無情,隨風任傾倒,誰使女蘿枝,而來強縈抱,兩草猶一心,人心不如草”?!拜私z”亦女蘿同類,兩草纏綿縈抱比喻男女之情愛。元代王子一的雜劇 《誤入桃源》二折有:“我等本待和他琴瑟相諧,松蘿共倚。爭奈塵緣未斷,驀地思歸。雖然系是前因,卻也不無傷感。”以松樹與女蘿緊密相倚比喻夫妻的和睦融洽,后來“松蘿共倚”凝固為成語。從上可見,女蘿入詩,跡表男女愛情,雖非本歌首用,卻是較早塑造了女蘿意象,對后世詩歌這一意象的衍化有很大影響。
上一篇:《魏晉南北朝民歌·上聲歌八首·其五》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魏晉南北朝民歌·那呵灘(選二首)·其五》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