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清代劇曲·清代傳奇·陸繼輅《洞庭緣·遇獵》原文與翻譯、賞析
(旦) 俺洞庭公主是也。奉母妃之命,射獵首山。宮娥們! 此處山色入懷,泉聲悅耳,且下馬小憩片時。(生上) 前面一隊女郎,宮妝駿馬,好奇怪嚇!
【北折桂令】 忽相逢甚處宮娃?簇簇新妝,笑語方嘩。(拭目介) 眩雙眸半晌嗟呀,眉影籠煙,鬢影明紗。一個個龍泉手把,一個個雉尾分花。道分藩桐葉周家,卻從來不駐三巴。(旦) 我們上馬前去罷! (上馬加鞭,繞場馳下。生作遙望見旦介) 這中間一位美人,裝束各別,艷冠群芳,整羅衣一尺纖腰,上雕鞍一朵朝霞。待我趕上前去,飽看一回,有何不可。
【北雁兒落帶得勝令】 粉丕丕嬌含葉底花,翠彎彎螺黛何曾畫,顫巍巍花冠正不欹,玉纖纖素手輕輕撒。呀! 墮褵褷一雁下平沙,破櫻桃一笑春鶯滑。問如皋可許倚蒹葭?料芳年三五猶遲嫁。仙葩,量不盡珍珠價; 休嗟,虧翻了江上槎。
【北收江南】呀!一番偷覷一番佳,怕潛窺宮禁罪名差。問佳人畢竟是誰家?可知俺走得芒鞋乏?活勾魂是他,肯消魂是咱,奈隔著疏林一桁即天涯。
【北沽美酒帶太平令】 恁匆匆撇卻咱,恁匆匆撇卻咱,料嬌癡憶爹媽。他奏凱歸來一例夸,恐腰肢都乏,風搖倦一林花。望碧空一輪欲下,問今宵何方橫榻?都不管僧房佛塔,把一夜相思掙扎。我阿,失途人天涯水涯,為甚的風魔狂殺?呀!有一座好亭臺依稀那答。
【尾】 這相逢一晌真無價,便洛女湘妃未許夸,偏向我這不好色的人兒意中掛。
《洞庭緣》 是據 《聊齋志異》 中的 《西湖主》 和 《織成》 兩篇故事改編而成的。作者把原作中的西湖主改為洞庭龍君的公主,把織成改為洞庭君王妃的婢女,而兩個故事的男主角陳弼教與柳生 (劇中名柳宗望) 在本劇中則為好友。劇寫書生陳弼教為副將軍賈綰慕僚,隨賈移鎮(zhèn)巴陵。賈綰在洞庭湖操練水師,捕獲一條大魚,陳生勸賈將魚放生,并為魚拔箭治傷。此魚原是洞庭龍君的王妃所化,她十分感念陳生恩德。柳宗望應好友陳生之約來洞庭相會,適逢洞庭君巡湖借用柳生所乘小船,柳生酒醉挑逗宮女織成,洞庭君欲殺柳生,柳作賦顯露才華,洞庭君轉怒為喜,贈給柳生一把玉尺,并有意以織成許配給他。陳弼教遇風沉船,漂流至岸邊,適逢洞庭君公主帶侍女打獵,他拾得公主遺失的繡帕,在帕上題詩,公主尋找繡帕,與陳生一見鐘情,引陳生見王妃,王妃認出陳生是救命恩人,于是同意以公主嫁與陳生。后來洞庭君命使女崔媼帶織成到巴陵尋找柳生,以玉尺為信物與柳生相會,也喜結良緣。作者把兩篇故事捏合一處,布局與結構頗費匠心,因而此劇刊本附有黃承曾的題詩云 “兩折仙緣譜洞庭,陸郎才筆妙通靈”,給予稱贊。
此劇所演人神相戀故事由 《遇獵》 一出引發(fā),陳弼教落水漂流,死里逃生,巧遇洞庭公主出獵,睹其美而愛其人,寫得尤其精妙。周貽白 《曲海燃藜》 評論此劇說: “所用宮調,大體不誤。文詞尚佳,用韻不雜。可誦之曲,第八出 《遇獵》 之南北合套,實為全劇冠冕。” 接著引錄了陳生所唱北曲 【折桂令】 至 【尾】 五支曲子的全文,又說: “其文詞似學藏園 (蔣士銓),此套純本 《四弦秋·送客》 【折桂令】 及 【雁兒落帶得勝令】,遣詞尤肖似之。” 可見周貽白對這一出的曲詞非常贊賞。
洞庭公主奉母妃之命到首山射獵,她見山色入懷,泉聲悅耳,為這里的美景所陶醉,就與侍女們下馬小憩。陳生望見一隊女子宮妝駿馬,聯翩而至,他被洞庭公主的美貌所陶醉了。【北折桂令】一曲中,陳生首先自述疑惑。他乍睹麗人,忽聞笑語,還不知道她們是 “何處宮娃”。只覺得一個個都是那么漂亮,手按寶劍,頂戴雉翎,英武颯爽,光彩照人,或許是某王府或藩鎮(zhèn)的女將。其中為首的一位美人更是與眾不同,裝束華貴富麗,姿容艷冠群芳,“整羅衣一尺纖腰,上雕鞍一朵朝霞” 兩句,使洞庭公主的形象活起來了。
陳生被公主的美色吸引,就大膽地 “趕上前去,飽看一回”。這時,公主命侍女撒下圍場,圍捕野獸,群獸狼奔豕突,侍女各有擒獲。忽然,天空有一行大雁飛過,公主彎弓搭箭,聲言要射那第三只雁。她一箭射去,那只雁應聲而落,公主率領侍女們縱馬前去尋找中箭之雁。這番景象,陳生看在眼里,又是愛慕,又是敬佩,忍不住贊道: “妙阿!” 【北雁兒落帶得勝令】 一曲,就是他對公主的贊詞。“粉丕丕”、“翠彎彎”、“顫巍巍”、“玉纖纖” 四句排比,分別描繪他所觀察的公主的粉面、黛眉、花冠、素手,都是那樣的恰到好處,完美無瑕。于是,陳生開始想入非非,擬想這位美人是否可以求婚,是否已經出嫁,若許求婚又該要多少財禮,書生的癡念,總是愛在婚姻問題上馳騁遐思。一邊想,一邊向前追趕,想看一看她們是否尋到了那只射落的雁。唱詞和相關的動作,也把陳弼教這位愛美而多情的年輕士人的形象十分鮮活地描繪出來。
當陳生望見公主整隊欲歸時,唱出 【北收江南】 一曲,繼續(xù)演繹他的遐思。他躲在草木叢中偷看公主一舉一動,畢竟有些做賊心虛,怕被公主發(fā)現落下罪名。然而美人到底是誰家女子的疑問仍在困擾著他。他被她勾魂,也為她銷魂,隔著一片疏林卻像是隔斷天涯似地無法與她親近。這里刻畫陳生的內心活動是非常細膩的,使人們聯想起歐陽修的詞 “見了又休還似夢,坐來雖近遠如天” ( 《瑞鷓鴣》)。遠和近的概念全在于當時的感覺,這是墮入愛河的戀人常有的心態(tài)。在和所戀的對象難以接近時,雖近在咫尺卻像在天涯一樣遙遠。
此時對于洞庭公主來說,她完全不理會這邊書生的苦思,也根本不知道近處有人在觀望她。天色已晚,落霞泛紅,暮鴉歸林,公主帶領著她的侍女,馱載著捕獲的獵物,離開山林打道回府。陳生看著所愛的美人消逝,頓生被冷落、被遺棄的凄涼之感,他唱出 【北沽美酒帶太平令】 一曲,宛轉表達此刻的心情。“恁匆匆撇卻咱” 的兩句重復,完全是單方面的無聊猜想,把女子的無意當成有心,好像是美人故意把他撇下不理似的。他進而又順著既定的思路,設想那位美人肯定是想她的爹媽而回去了,肯定是回家夸耀她的獵獲成果去了,肯定回到家中累得不想動彈了。這樣的胡思亂想,卻正表現了陳生對所愛女子難以放心的關注,而關注本身就凝聚著無限深情。想來想去,陳生忽然想到自己眼下的狼狽處境。他從湖中逃生出來,本是要到巴陵去的,而此時已近黃昏,還呆在這荒山野嶺之間,今夜將在哪里歇腳呢?可見,他已被所愛女子吸引而達到忘我的境界,只是在女子去后才清醒過來。這時,陳生只得急忙趕路,希望能遇見一處佛寺可以投宿,也是希望能夠得到一個可以安下身來再把美人細細回想的地方。陳生處于困難境地卻一直想著那女子,一片癡情真到了 “風魔狂殺” 的地步了。
最后,陳生看見近處有一處房舍,碧瓦鱗鱗,像是僧院,便前往投宿。這時,他唱出的一支 【尾】 仍然在牽掛著那位打獵的美人。回想起今天的遭遇,真像曹植遇見洛神、屈原遇見湘妃那樣離奇。自己雖然不是好色之人,但對那位美人也實在永遠難以忘懷。他看見的這一處房舍,正是洞庭君府第的顯現,他前往投宿,正為他重會洞庭公主并進而締結姻緣造成了新的機遇。作者在劇情結構方面承前啟后、環(huán)環(huán)相扣,安排得非常緊湊。《遇獵》 一出中對陳生愛慕公主的感情的深刻展示,也使后來劇情的發(fā)展合情合理,他和洞庭公主的終成眷屬也就是必然的結果了。
上一篇:《滄桑艷·降鸞》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清忠譜·叱勘》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