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云南省·大觀樓》古詩詞賞析大全
大觀樓,在云南昆明市滇池東岸近華浦的大觀公園內,與太華山隔水相望。明代黔國公沐氏曾在此建西園別墅,清康熙二十一年建觀音寺,成為游覽區,康熙二十九年建此大觀樓,從此便成為文人墨客雅集之地。咸豐七年此樓毀于兵火。現樓為清同治八年重建。解放后將鄰近的李園、庚園、魯園、丁園、柏園并入大觀公園,遂成今日規模。樓前門柱上有清學者孫髯所撰,趙藩所書的著名長聯。上聯為: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下聯為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 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此聯膾炙人口,被譽為“古今第一長聯”或“海內長聯第一佳者”。
大觀樓
月光撥作海門潮,屋涌椒蘭水可掏。
半夜神燈波上走,三春畫槳鏡中搖。
筆床茶灶宜春草,酒市溪村接板橋。
聽唱竹板來小吟,醉看塔影忽雙漂。
[詩名] 大觀樓
[作者] 孫髯
[注釋] ●海門潮:海門原指長江入海處,此處借喻滇池之浪,猶如海水撲岸。●椒蘭:即植物香味。●神燈: 指明月。●鏡中搖: 比喻月夜泛舟滇池,水面如鏡。●筆床句:說春草青青最宜吟詩品茶。●醉看句:醉后遠眺塔影,也像雙雙漂起。
近華浦上大觀樓,高壓滇南十四州。
此日籌邊何限事,憑欄無語對閑鷗。
掀翻蒙段劫余灰,金碧丹青壯麗開。
都在髯翁憑吊里,更誰樓上賦詩來。
[詩名] 題大觀樓 二首
[作者] 趙藩,字介庵,又字樾材,別號猿仙,云南劍川人,白族,清末舉人,任四川按察使。1911年辛亥革命,蔡鍔在云南起義,大理響應,成立迤西自治總機關部,趙藩被推為協理之一。他才氣橫溢,所作成都武侯祠名聯流芳古今。
[注釋] ●近華浦:大觀樓所在地,在明代又名近華浦,因隔池與太華山相對而得名。●十四州:清時云南有14個州。●籌邊:針對當時法人修筑滇越鐵路,虎視眈眈,英人侵占片馬、江心坡事說的。●掀翻蒙段: 唐代統治云南的是蒙氏,宋代是段氏。這里借喻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髯翁憑吊:指孫髯所撰大觀樓聯中早已預言封建制度的必然崩潰。
雙塔崢嶸擁翠華,騰空紅日射朝霞。
遙看杰閣層樓處,五色旗飛識漢家。
東風吹徹萬家煙,迎面湖光欲接天。
千載功名塵與土,碧雞金馬自年年。
[詩名] 登五華山 二首
[作者] 蔡鍔,字松坡,湖南邵陽人。辛亥革命時為云南新軍統協,被舉為云南都督。袁世凱稱帝時,他起兵反袁,編制護國軍,世稱云南起義。帝制中止后,袁死,蔡鍔亦積勞成疾而去世。這兩首詩是反映云南在推翻帝制時朝氣蓬勃的氣象,以及作者的豪情壯志。
[注釋] ●雙塔二句:說挺立的雙塔簇擁著碧綠的五華山,剛升起的太陽映照著滿天彩霞。●遙看二句:遠望那雄偉的光復樓頭和大觀樓上五色旗飛揚起來,炎黃子孫的江山光復了。杰閣層樓:杰閣,指大觀樓; 層樓指當時的都督府,設在五華山上,即“光復樓”。●五色旗:辛亥革命剛起時曾以黃帝紀元,并以五色旗為標識。●東風二句:意思是萬家煙火普遍受到東風吹拂。五百里滇池和天空連接一片,時代已變了。●千載二句: 化用岳飛《滿江紅》:“三十功名塵與土”,表示作者也視功名如塵土,而祖國江山是永存的,象滇池邊的碧雞、金馬兩山,永遠挺立著。
果然一大觀,山水喚憑欄。
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樣寬。
長聯猶在壁,巨筆信如椽。
我亦披襟久,雄心溢兩間。
[詩名] 登樓即事
[作者] 郭沫若
[注釋] ●睡佛句:山上佛寺有睡佛,故說睡佛云中逸。●雄心句:雄心壯志溢滿天地之間。兩間,天地之間。
大觀樓下讀長聯,山水興衰展眼前。
寒士風騷無著處,喜看今日換新天。
[詩名] 大觀樓
[作者] 樂時鳴
上一篇:關于描寫《西藏自治區·大昭寺古跡》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江蘇省·大運河》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