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民歌·上聲歌八首·其五》原文與賞析
三月寒暖適,楊柳可藏雀。未言涕交零,如何見君隔?
本篇反映春暖時節女子對遠離自己的情人的思念。
“三月寒暖適”,點明時間、季節、環境。三月是春暖花開、萬物復蘇的季節,到處生機盎然,桃紅柳綠,景色宜人。因此,許多作家、詩人都對三月抒發了無限情思,如杜甫 《麗人行》寫道: “三月三日氣象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古代把三月三日作為上巳節,這一天人們到水邊春游祭祀,祛災祈福,實際上,上巳節成了游春踏青的日子。寒暖適,指氣溫適宜,不冷不熱,正是大好春光。“楊柳可藏雀”,楊柳,柳的一種,其枝條蔓垂,微風吹動,如煙似霧。可藏雀,指楊柳之葉已長得能夠遮避麻雀。通過這種形象的說法,使春天到來,大地一片繁榮的景象體現了出來,化抽象為具體,使客觀景物通過主觀感覺得以再現。“未言涕交零”,寫女主人公心中的痛苦、憂傷。言未出而淚先流,刻畫細致入微,真實地展現了女子的思想活動。為何會 “未言涕交零”呢?作者先交代結果,然后才說出原因,即末句 “如何見君隔”,這就是女主人公痛哭流涕的原因。原來,女子并非無緣無故地啼哭,而是因為情郎不在身邊。聯系前面三句,可以發現,當主人公看到在這種美好景色下自己仍是孤獨一人時,便不由自主地對情郎產生了怨恨之情,“如何見君隔?”既是對情郎的責問,也暗含對情郎的怨恨,同時表現了自己內心的極度痛楚。
這首詩雖只四句,但由于作者把它選定在三月,就使作品涵概了更加豐富的內容。首先,因為春天風和日麗,花草繁茂,山明水秀,是結伴游春、踏青的最佳日子,而這個時候也是最容易使相互分離的男女雙方產生思念之情的時節,因此春愈美而思情愈盛。其次,中國古代有 “思春”、“懷春”之說,這里的 “春”指男女之情,是男女間相思、幽會的象征。之所以用“春”來指代,也是因為春天百草復萌,人們神采煥發,精神飽滿,青年男女互相慕戀,激情倍增。同樣,不能相會的癡男怨女便尤覺傷感、凄清。正是所謂 “百花鮮,誰能懷春日,獨入羅帳眠?” ( 《讀曲歌》)
藝術上,這首詩突出地表現在情與景的結合上,前二句寫景,后二句言情,情與景有機地融會在一起,三月、春天與女子的懷春、思春,從內在關系上緊密聯結,達到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藝術效果。
上一篇:《唐代民歌·祓禊曲(三首)·其二》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魏晉南北朝民歌·襄陽樂(選四首)·其五》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