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民歌·祓禊曲(三首)·其二》原文與賞析
金谷園中柳,春來已舞腰。那堪好風景,獨上洛陽橋。
本篇描寫洛陽金谷園等處風景之優美。
“金谷園中柳,春來已舞腰?!苯鸸?,地名,也稱金谷澗,在河南洛陽市西北,有水流經此,謂之金谷水,東南入于瀍河,古時入縠水。晉太康中,石崇筑園于此,即世傳之金谷園。南朝梁何遜 《車中見新林分別甚盛》詩:“金谷賓游盛,青門冠蓋多?!睆馁e游之盛,金谷風景之優美可見一斑。本篇在具體描寫景物時,只描寫了春日園中垂柳,實在是因為當時人們最愛觀賞垂柳。這從先秦以來的古代詩詞多寫垂柳即可得到明證。詩詞中,或把柳枝作為 “柳條”加以描寫,如梁簡文帝《春日上林》: “柳條恒著地,楊花好上衣?!?白居易 《晚興》: “柳條春拂面,衫袖醉垂鞭?!被虬鸭氶L的柳枝作為“柳絲”加以描寫,如駱賓王 《贈道士李榮》: “梅花如雪柳如絲,年去年來不自持?!被虬训痛沟牧~作為 “柳煙”加以描寫,如杜牧 《汴水行舟》:“春風野岸名花發,一道帆檣畫柳煙。”都把柳枝、柳葉的狀態描寫得畢肖。把柳枝描寫得更生動活現而優美的,猶有千古名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小雅·采薇》)描摹出柳枝輕柔迎風披拂的優美狀貌。次句中的“春來已舞腰”,則將柳條賦予人的性格,把垂柳柔細披拂擺動的枝條,比作細軟、屈伸、宛轉自如的舞女之腰,加以描摹,尤其巧妙精彩。同時代的元稹,也有類似描寫:“庾亮樓中相見時,武昌春柳似腰肢。”(《有所思》)不過比次句的描寫略見遜色??梢娙藗儗τ诖沽嵌嗝寸娗橛^賞啊!本篇作者,是把春日垂柳作為春日優美景物的代表加以描寫的。還應提及的是號稱“洛陽花”、“甲天下”和冠壓群芳的洛陽牡丹,正盛于唐代,春末正開花,金谷園中必當會有。但或許因為此曲限于以四句為定格,便略而不寫。
“那堪好風景,獨上洛陽橋。”洛陽是個名勝薈萃、風景十分秀美的地方,令人賞心悅目的花木繁多。唐玄宗詩中即有這樣的描寫:“洛陽芳樹映天津,灞岸垂楊 (柳)窣地新。”(《初入秦川路逢寒食》)站得高,看得遠,看得全,為了能夠盡覽洛陽及附近的垂柳、芳樹、牡丹等美好景色,一個人懷著熱切之心情登上洛陽橋,附近的美景全映于眼簾,正是飽享眼福,頓感心曠神怡,留連忘返。
本篇將春日垂柳枝比作“舞腰”,描寫得生動形象而逼真,表現了豐富的想象力,又以“獨上洛陽橋”襯托其風景之優美,所有這些描寫均極成功。
上一篇:《魏晉南北朝民歌·紫騮馬歌辭(選二曲)·其二》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魏晉南北朝民歌·上聲歌八首·其五》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