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藍的天空上飄著那白云,
白云的下面蓋著雪白的羊群。
羊群好象是斑斑的白銀,
撒在草原上多么愛煞人。
——《中國歌謠選》第一集
這是反映內蒙牧民放牧情境的歌。
整首歌只有四句,也只寫了五種具體的物象:藍天、白云、羊群、草原和涉及到的物體白銀。但是這四句話,卻可作為想象的翅膀,插上它,任它帶你飛翔。
蒙古大草原水草肥美,一碧萬頃,是牧民放牧羊群最好的地方。在綠色的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好象是斑斑的白銀”撒于其間。 “斑斑白銀”,令人想到:在陽光下,在草叢中,羊群毛色發亮,銀光閃爍的景象。在天際,游動的羊群和飄浮的白云相接,簡直叫你分不清哪是白云,哪是羊群了。
天是湛藍的,地是碧綠的,天地之間飄來游去的羊群是潔白的,這色調多么協調、雅致!這意境又多么深邃雋永、令人向往!它給人的是一種宏闊清麗、安詳靜穆的美感。
再設想一下,放牧羊群的人是什么模樣?他們大概穿著長長的彩色蒙古服裝,揮動著輕悠的羊鞭, “啊哈嗬咿……”地唱著草原人愛唱的牧歌?或者彈著馬頭琴,跳著他們喜歡跳的民族舞?他們笑著,鬧著,歌聲、笑聲、也許還有銀鈴聲,播撒在這藍天、綠草之間,多么誘人的境界!寧靜的草原卻不乏勃勃生機、活躍氣氛呢!這是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隱藏在詩句之外,建構在讀者想象之中的情境。
古代民歌《敕勒歌》道:“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其中所寫草原特有景象,可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牧歌》一詩。兩首詩意境同樣開闊,景色都美,但相比之下,《敕勒歌》不及《牧歌》色彩明麗、詩意濃郁,似乎有些蒼涼。
上一篇:《泣想》原文|賞析
下一篇:《畫》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