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和團,真勇敢,
不怕槍炮和子彈。
一心只想滅洋人,
頂著槍子往上竄。
殺盡洋人頭,
中國保安全。
——《義和團歌謠》
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中國近代史上繼太平天國之后又爆發了一次農民革命運動,它猶如燎原的烈火,迅速在長江以北的各個地區燃燒起來,使腐敗的清朝統治者大驚失色,使帝國主義者咬牙切齒,——它就是著名的義和團運動。
義和團本來是北方白蓮教起義失敗后散入民間秘密結社的組織。由于清朝官府對白蓮教及其支流八卦教的查禁,教徒們只得用教習拳術作為隱秘活動的手段。但在當時它不過是貧苦人民政治、經濟上的互助組織。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貧苦農民不再僅僅受封建統治階級的壓迫,而且又受到教會與其他帝國主義分子的凌辱。這時列強紛紛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強修鐵路,開采礦產,輸入商品,對中國人民進行瘋狂的掠奪。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義和團運動爆發了!
這首流傳于河北武清縣的民歌,不啻是一首義和團的贊歌。且看——
“義和團,真勇敢”,起首一句,對義和團的崇敬、熱愛之情就躍然紙上。一個“真”字,表明崇敬之情的真摯、熱愛之情的深厚。義和團的勇敢表現在哪里?表現在他們面對帝國列強的洋槍洋炮毫無畏懼, “不怕槍炮和子彈”,敢于“頂著子彈往上竄”,這是一幅壯懷激烈的畫面。盡管自持刀槍不入的蠻干是愚蠢的,但這種勇敢的反帝愛國精神卻是值得發揚的。義和團之所以有這樣的英雄氣概,是出于義和團反抗帝國主義侵略、掠奪的堅決性,他們是為了“一心只想滅洋人”才如此英勇無畏的。最后兩句“殺盡洋人頭,中國保安全”道出了義和團“真勇敢”的力量源泉,這也正是人民如此厚愛義和團的真正原因,也說明“殺盡洋人頭”所表達的對洋人——帝國主義侵略者的仇恨,并不是什么“仇外”、“排外”,其目的只是為了保“中國”的“安全”。
這首民歌所表達的對義和團的崇敬熱愛的情感和對帝國主義侵略者的仇恨情緒如此熾烈,可以想見,它在當時對義和團反侵略斗爭有著巨大鼓舞作用。
上一篇:《下象棋》原文|賞析
下一篇:《不認的糧船》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