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日落沙明天倒開,波搖石動水滎回。
輕舟泛月尋溪轉,疑是山陰雪后來。
其二
水作青龍盤石堤,桃花夾岸魯門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風流到剡溪。
謫仙人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遍覽天下名山大川。無論是泰山的巍峨,天姥山的瑰麗,峨眉山的秀逸,還是廬山瀑的飛珠,洞庭湖的煙波,蜀江的錦色……無不在他筆下繪成一幅幅氣勢磅礴的壯美圖畫。即使是詩人游歷生活中偶然駐足的尋常之地,情之所至,詠成詩章,其浪漫主義的奇思亦能灑地生輝。如“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之幽遠(《獨坐敬亭山》),“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之野逸(《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之明艷(《秋登宣城謝朓北樓》),……又構成一幅幅有別于氣象萬千的大山水之外的新的畫面——一個優美的世界。《東魯門泛舟》便是此類詩中的佳作。
東魯門,是袞州城的東門。李白游至齊魯,曾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五人共同隱居在泰山南邊的徂徠山,常常一起飲酒酣歌,當時人稱“竹溪六逸”,袞州也留下了詩人的游蹤。這段日子在李白漫游生活中是很暢快的,詩鮮明地傳達出他此時怡然自樂的心境。
先看“其一”:
日落月升,沙灘一片光明。天空倒映水中,兩岸景物形成美妙的剪影。溪水渙渙,水波滟滟,山石的倒影隨波晃動,多么安謐的夜晚,多么迷人的水上世界!詩人乘一葉輕舟,泛月而行,無限興會,皆匯入槳影月光之中了。其喜洋洋,其樂融融。詩人說,他此時的感受,真象當年王徽之雪夜訪戴逵一樣。
《世說新語·任誕》 載: 東晉王徽之住在山陰 (今浙江紹興),某夜雪剛停,月色清朗,四望一片潔白,忽然懷念住在剡溪的好友戴逵,便連夜乘小船沿剡溪去訪他。隔了一夜到戴逵住所門前,卻不入見,掉頭而去。別人問王徽之為何這樣?他回答說:“我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魏晉時期,許多文人雅士常有一些異乎尋常的怪誕之舉,如 “竹林七賢” 中就有嵇康打鐵,劉伶裸衣,阮籍之“看白眼”,時稱其為“名士之風。”李白借用這個典故,正是表現了自己飄逸不群的“謫仙人” 風范。
全詩明白曉暢,但卻出語不俗。“天倒開,”想象新奇,一開始就妙造出一個天光水影,相映成趣的水上世界。而由于天之“倒開”,“波搖石動”、“輕舟泛月” 自然也就勝景迭出了。詩中“輕舟泛月” 一句,如畫龍之點睛,一下子蕩活了畫面,最為精采。
李白素愛明月,對于他來說,明月是皎潔與真純的象征。他自己的名字是太白,他妹妹叫月圓。他給孩子取名明月奴、玻璃,都是皎潔透明之意。明月與美酒是李白生活中須臾不可分離的伙伴。李白太愛明月了,以至民間有李白“醉后水中捉月而死”這樣極富浪漫情調的傳說。在李白的一生中,借一輪明月,李白不知寄托了多少情思!“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是月下的孤獨;“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是月下的思念;“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古朗月行》)是對月的贊美;“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把酒問月》)是對月的盤詰……在李太白詩集中,詠月之多達三百余處,足見詩人平生對月亮的酷愛。
美酒助豪情,明月伴詩魂。月光始終照耀著李白的詩歌創作,成為他詩海中一縷永不磨滅的清輝。
詩人泛舟水上,仿佛漾月而行。天光月色,流水輕舟,相映生輝,交織成趣,“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此境此情,也許只有宋人蘇軾方能道其仿佛。“輕舟泛月”,實在是太富于奇趣了,此一句足見太白神思之飄逸。
再看“其二”:
水流回旋,如青龍盤繞石堤,兩岸桃花絡繹相接,綿延西漸。詩人情不自禁地道出: 假如能于月光下泛舟而去,個中佳境,欣喜風流之情,一定不亞于當年王徽之雪夜撐舟,去剡溪探望戴逵了。
如果說《東魯門泛舟》象一支優美的“月光奏鳴曲”,“其一” 是它的主要樂章,那么“其二”則是它的呼應,它的回旋和重唱。它們的主旋律卻是共同的——輕舟泛月,怡然自樂。
詩人有一雙特別明亮的眼睛,有支生花的妙筆。不僅能看到,而且也能寫出同一環境中不同的景致來。“日落沙明”,“波搖石動” 自然是一種勝景。而“水作青龍,桃花夾岸”無疑亦是意象鮮明的。詩中 “桃花”一句,絕非隨意之筆。李白除酷愛明月之外,亦愛桃花。細心的讀者會在他許多詩作中看到桃花的倩影:“樓東一株桃,枝葉拂青煙”(《寄東魯二稚子》),“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鸚鵡洲》),“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山中問答》)……李白之愛桃花,猶如陶淵明之愛菊。也許陶淵明老先生寫了 《桃花源記》,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那美池、良田、桑竹,“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的幸福世界,使李白深為神往。于是,作為美的寄托,理想境界的憧憬,桃花也就在他筆下朵朵綻開了。
綜觀《東魯門泛舟》兩首詩,筆調清逸,意象鮮明,用典之妙,了無痕跡。詩人駕一葉小舟,將我們帶入月光下,帶入一個清幽迷人的水上世界,而詩人那悠然自得,怡然自樂的形象,自然也就躍然紙上,呼之欲出了。
細讀這兩首小詩,再參照李白境界博大的眾多詩作,不難發現: 李白的襟懷雖似大海,包孕日月,洶涌澎湃;如長江,奔騰萬里,氣勢磅礴,兩袖仙風,一身豪氣,然而在他的情感世界里,也有一泓小溪,一岬平靜的港灣。
上一篇:李白《東海有勇婦》原文閱讀|賞析
下一篇:李白《臨路歌》原文閱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