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近代散文作品·先秦·勾踐棲會稽》簡析
見《國語·越語上》。又作《勾踐滅吳》。本文通過越王勾踐報仇雪恥的故事,歌頌他艱苦奮斗,發憤圖強的精神。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后,向吳求和。回國后他一面撫慰百姓,一面“卑事夫差”,以圖報復。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勾踐勵精圖治,增強了國力,為報仇雪恥作了充分準備。最后,勾踐依靠人民,同仇敵愾,終于完成滅吳雪恥大業。全篇按時間順序,記載勾踐從退保會稽至滅吳雪恥的全過程。重點突出勾踐在十年中的內政外交方面的措施。文種出使,在吳王前曉之以理,動之以利,措辭卑順而又立場堅定。加以利用吳國內部矛盾,賄賂伯嚭,使夫差聽信其言而允許議和,贏得圖強雪恥的時間。勾踐治國注重繁殖人口,發展生產,同時廣開才路,禮賢下士,并與夫人親自參加勞動,使人民得以休養生息,為滅吳奠定了物質基礎。文章詳寫內政,略寫外交,著重表現在勾踐領導下越國人民高昂的愛國士氣,而對戰敗吳國的經過僅一筆帶過,詳略得宜。描寫勾踐的言行,能突出其忍辱負重、堅韌不拔的性格,形象十分鮮明。
上一篇:《散文·兩漢·刺客列傳》簡析
下一篇:《散文·包身工》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