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遂平妖傳
明代白話長篇神怪小說。全稱《北宋三遂平妖傳》,又名《新平妖傳》、《蕩平奇妖傳》。一本四十回,題“宋東原羅貫中編,明吳龍子猶補”;一本四卷二十回,題“東原羅貫中編次,錢塘王慎修校梓”。成書于明初。
現存主要版本有明萬歷本衙藏板王慎修刊本,四卷二十回,藏北京大學圖書館、日本天理圖書館;明泰昌元年(1620)天許齋批點本,四十回,藏日本內閣文庫;明崇禎墨憨齋批點金閶嘉會堂刊本,四十回,藏日本內閣文庫;清得月樓刊本,藏北京大學圖書館;清刊本,藏大連圖書館;清懷德堂刊本,藏南京圖書館;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上海書局石印本,藏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善本叢書”排印本衙藏板王慎修刊本,1985年臺灣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說叢刊”、中華書局“古本小說叢刊”影印本衙藏板王慎修刊本及天許齋批點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影印本衙藏板王慎修刊本及墨憨齋批點金閶嘉會堂刊本,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馮夢龍全集”影印墨憨齋批點金閶嘉會堂刊本,1993年江蘇古籍出版社“馮夢龍全集”排印本,1995年巴蜀書社“明代小說輯刊”排印天許齋批點本。
明崇禎墨憨齋批點金閶嘉會堂刊本《三遂平妖傳》扉頁書影
明崇禎墨憨齋批點金閶嘉會堂刊本《三遂平妖傳》正文書影
雁門山中有老白牝狐圣姑姑,不知年歲,頗能變化,生下一牡一牝,牡名胡黜,牝名媚兒。胡黜化作男子調戲婦女,被獵戶趙壹射拐了腿,看看待死。圣姑姑妝成丐婦,到成都哀求太醫嚴三點診治,嚴三點知其為獸,勸其取經避災。胡黜雖愈,而左腿已殘,遂改名左黜。媚兒提議去華山訪道,得到母兄的一致贊成。途中于關王廟求宿,道士賈清風迷戀媚兒美色,被媚兒設下巧計,作弄一番。因左黜行動不便,圣姑姑乃留其于廟,自攜媚兒去劍門。
至永興,遇大風,圣姑姑夢會天后武則天,言其女媚兒前身乃張六郎,二人曾設私誓曰:生生世世,愿為夫婦。今己已蒙上帝遣作男身為君,媚兒冥數合為妃,已托之沖霄居士。又言其之發跡,當在河北,從今二十八年,復與于貝州相見,宜琢磨道術,以佐朕命。及圣姑姑醒來,媚兒失蹤。圣姑姑至華陰,被楊巡檢尊為活佛。
泗州迎暉寺住持慈云長老到寺前潭中去汲水,只見圓的溜的一件東西,在水面半沉半浮,看看氽到桶邊,滾進桶里來。慈長老撈起來看,像個鵝卵,忙到朱大伯家,教他放在他雞窩里面。抱到第七日,只見母雞死在一邊,有六七寸長一個小孩子,撐破了那蛋殼,鉆將出來,坐在窠內。慈長老聽了,脫下皂衫,連窠兒蓋著,徑到后面菜園中,深深的埋了,方欲回身,只見那孩子又鉆將出來,笑容可掬。慈長老恐其成精作怪,便把鋤頭柄兒按倒埋了,又取幾塊亂石壓在上面。一連過了十來日,慈長老心下終是掛牽,一看,只見那小孩子赤條條地坐在一棵楊柳樹下,身上并無損傷,已變作二尺長了。慈長老遂將其送與香火道人劉獲兒為義子,稱為“蛋子和尚”。
蛋子和尚長大后,備受人間酸辛,世態炎涼,立志要在世上尋件驚天動地的事做一做。他夜鬧羅家畈,打死了殘害百姓的兇徒石關陀,又三進白云洞,經歷千難萬險,終于盜得了白云洞猿公天書,但冊子上都是雷文云篆,半點不識。猿公告之曰:“欲辨天書,須尋圣姑。”終至華陰尋得,圣姑姑認其為前世之弟,對蛋子和尚說:“此書非賢弟不能取,非我不能識。”圣姑姑挑燈論法,識為《如意寶冊》,便至劍門接得左黜至楊府,練法三年而成。相約二十八年后去貝州與天后后身相見。
真宗皇帝因夢見上帝有命,降天書《大中祥符》三篇,傳諭四方,詳加訪察,奸臣乃大肆偽造天書,以此民間競尚妖巫,釀成妖釁。張鸞號稱沖霄處士,得外國異人傳授,亦能呼風喚雨,役鬼驅神。因助王欽若偽造天書進呈,事敗,住于太監雷允恭之淑景園。媚兒被風刮至張鸞處,得其收養,視同骨肉,請雷允恭擬選送為宮女。雷太監竟倚勢要娶媚兒為“干妻”,張鸞請得畫仙,為之留下一幅真容。媚兒癡心游內苑,為關圣所斬,其靈魂轉入張鸞所畫真容之中。張鸞攜媚兒之畫往平安街采帛胡員外家典當,胡員外喜得仙畫,夜夜與畫上仙女相會,其妻張院君怒焚仙畫,紙灰飛入口中而有孕,生女名永兒。
明崇禎墨憨齋批點金閶嘉會堂刊本《三遂平妖傳》插圖書影
張鸞至博平縣祈得三尺甘雨,解了六月不雨之旱。左黜前來斗法,得蛋子和尚勸解,三人同往見圣姑姑,共議十五年后貝州起事。圣姑姑前往東京相認女兒,化作討乞的婆婆,其時胡家遭火災,已經家業蕩盡,永兒大雪天中忍饑挨餓,卻慨然將炊餅舍與,母女終于相見。圣姑姑授與《如意寶冊》,教以變錢米法,變出許多錢米來。胡員外恐妖法為人所知,怒燒寶冊,又欲殺永兒以除后患,不死。不得已,又硬性將她嫁與丑蠢不堪的憨哥。永兒夜與憨哥飛上城頭乘涼,憨哥為巡軍射傷,永兒出走鄭州。車夫卜吉討要車錢,永兒跳入井中,州官命卜吉下井打撈尸身,卜吉下井,得遇圣姑姑與永兒,得一寶鼎,獻與州官。州官仍要治卜吉之罪,刺配密州,在野豬林欲圖謀殺害,為張鸞所救。在山神廟中,張鸞就懷中取出一張紙來,將剪刀在手,把紙剪了一個圓圓月兒,用酒滴在月上,喝聲“起”,風吹那紙月望空吹將起去,只見兩輪月在天上,公差一齊喝彩,張鸞與卜吉遂趁機幻去。
蛋子和尚向善王太尉抄化得三千貫錢,眨眼把那卷經去虛空中一撒,變成一條金橋,望空中招手五臺山眾行者、火工、人夫來搬去。無移時,只見空中經上,眾行者并火工、人夫,滾滾攘攘下來,將這三千貫銅錢,馱的馱,挑的挑,搬的搬,交叉往復,霎時間都運了去。和尚向前與太尉相辭了,也走上金橋,漸漸地離去了。
永兒至貝州以賣泥燭誘引王則與圣姑姑相會,告知他上應天數,合當發跡,而王則言自己乃貝州一個軍健,豈敢為三十六州之主?圣姑姑道:“你若無這福分時,我須不著人來請你,只恐你挫過了機會,可惜了。”貝州知州張德取辦一應金銀采帛物件,俱不肯還鋪行錢鈔,害盡諸役百業,本州兩營官軍,過役三個月,要關支一個月請受,他也不肯。王則因州官貪婪,挺身為百姓除害,殺州官,舉義造反。其后,王則貪淫戀色,墮了進取之志,終于大失民心。張鸞見王則不仁,已先自離去,蛋子和尚也早在城外甘泉寺著腳,又奉九天玄女之命,化作老僧諸葛遂智,會同馬遂、李遂一起平妖,王則被擒,處死。
上一篇:《三教同原錄》介紹|賞析
下一篇:《東周列國志》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