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驅儺
驅儺是一年之終、新年伊始,系列民俗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約在西周時期已成禮制。《事物紀原》:“驅儺,雖原始于黃帝,而大抵周之舊制也。周官歲終命方相氏,率百隸索室驅疫以逐之,則驅儺之始也。”漢代驅儺儀式頗為盛大,據《后漢書·禮儀志》載:選中黃門的子弟十歲以上、十二歲以下的兒童一百二十人為“子侲”……由中黃門及其所屬,扮著方相氏與十二獸……待到午夜,百官上朝,皆著紅巾于頭上,排列兩旁隨天子到前殿,黃門令奏:“侲子備,請逐疫”。“于是中黃門倡,侲子和”,遂逐惡鬼于禁中。一唱百和,循行于宮中各處。除宮中外,各官府也有這種活動,不過規模較小。驅儺之俗也是民間年關時的重要活動,《論語·鄉黨》中記有“鄉人儺,孔子朝服而立于阼階。”足見這位圣人之恭敬。“驅儺”,根據漢儀,是“臘祭”中的一項活動內容。漢代宮廷行驅儺儀時組織火炬接力比賽:由中黃門帶領侲子將火炬由宮禁中傳至端門外,再由守候在端門外的衛士將火炬傳至等候在城外的五營騎士,五營騎士分三站,相繼傳至洛水,將所持火炬投入水中。據《文選·東京賦》六臣注稱,衛士與五營騎士皆有千人參加。分別成三列縱隊高擎火炬進行。這實際上是浩浩蕩蕩的越野火炬接力跑。
上一篇:雕塑·馬踏飛燕
下一篇:圖書編輯出版·駢文類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