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設為不宦
亦題《田駢不宦》或《齊人見田駢》。戰國寓言小說。撰人不詳。原載《戰國策·齊策四》。陳蒲清等編《中國古代寓言選》錄入。這則故事在《戰國策》中是單獨成篇的。田駢 (pián),或謂陳駢,齊人,是個有道術的隱居之士,主要活動在齊宣王、齊閔王之時。曾與尹文、宋鈃、彭蒙等同稱為“稷下學士”,綽號天口駢。因他“不宦而愿為役”,“蓋亦許行之流,然祇嘩眾取寵,言行不相顧,故是人譏以不嫁而多子也”(繆文選《戰國策考辨》)。這篇小說是時人用虛構的 “不嫁有七子”的情節嘲諷田駢的刻意之作。小說敘述:一個齊人去拜見田駢,對田說:“聽說先生品格清高,不愿做官,而愿替人服役?!碧锺墕査菑哪睦锫犝f的,那人回答說是從鄰人的女兒口里聽來的,并說:“我鄰居有個女兒,聲稱不嫁人,但是,還不到三十歲,就生七個孩子。不嫁倒是真的,然而她比出嫁的女子生的孩子還多。如今先生也說不愿當官,可是你還拿著一千鍾的俸祿,隨從仆役有一百多人。不做官便是確實的,可是你的富有卻大大超過做官的了。”這是一幅諷刺言行不一的偽君子的絕妙圖畫。作品首先生動地塑造了鄰女的虛偽形象,畫出了她的丑惡行止。但塑造鄰女的形象不是目的,是用鄰女的形象來比襯田駢的形象。田駢聲稱“設為不宦,而愿為役”,可實際上他卻“訾養千鍾,徒百人”,“而宦過畢矣”。鄰女的形象戳穿了田駢,田駢的形象戳穿了更多的偽君子。在封建社會中,那些為統治階級幫閑的文人,總愛把自己裝扮得很清高,實際上也不過是言行不一、名實不副的田駢之流。他們一方面溺于富貴,另方面又頂著個“不仕”的名聲,矯情炫世。作品揭了那些巧偽人的老底。據《尹文子·大道上篇》 引田駢之語說: “天下之士莫不處其門庭,臣其妻子,必游宦諸侯之朝者,利引之也?!北酒≌f所體現的形象意義正與田駢之語的意思相吻合,所以,這篇作品雖是虛構的故事,卻反映了真實情況。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諷喻謝安》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諸葛恢女》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