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陶潛·臨海人
亦題《烏衣人》、《黃白二蛇》。東晉志怪小說。陶潛撰。原載《搜神后記》卷十。《法苑珠林》卷八十、《太平御覽》卷八三二、《太平廣記》卷一三一皆錄載。王汝濤《太平廣記選》(續)、李格非等《文言小說》皆選入。作品敘寫蛇精報恩報仇故事。吳國末年,臨海有個人進山打獵,在那兒搭棚住了下來。夜里,有一人長一丈,穿黃衣,束白帶,徑直過來對獵人說:“我與仇人約定明日交戰,請相助,當厚報。”獵人答應了他。那人告訴他,明日早飯時即在溪邊戰,并說束白帶者是自己,束黃帶者即是仇人。次日,獵人果然看見溪岸有兩條大蛇相斗,相互盤繞在一起。白蛇勢弱,獵人就拉弓搭箭射黃蛇,黃蛇即死。將近黃昏,昨天那人又來,向獵人辭謝,并告知他只能在此打獵一年,明年即回去,切勿再來,來必遭禍。于是獵人一年后即離去,因所獵甚多,遂成巨富。幾年后忘記了白蛇的囑語,而又入山,卻被黃蛇的三個兒子所化的烏衣人張口吃掉。這篇作品是一則寓言性質的志怪故事,它說明了人的欲望不可太多太高,應適可而止,否則將適得其反,性命難保。獵人的教訓是沉痛的,后人不能不察。作品中對黃白二蛇搏斗的情狀,描寫得較為成功。“明出,果聞岸北有聲,狀如風雨,草木四靡。視南亦爾。唯見二大蛇,長十余丈,于溪中相遇,便相盤繞。”用環境出現的怪異景象來烘托蛇妖爭斗的恐怖氣氛,取得了驚險的藝術效果。又如寫白蛇化為“長一丈,著黃衣白帶”的人;黃蛇之子是“三烏衣人,皆長八尺”,它們都具變幻之功,形體怪誕,頗見作者想象之奇特。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皇甫謐·嚴光》簡析
下一篇:《先秦·列御寇·九方皋相馬》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