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作名·舂陵行
唐詩篇名。五古。元結作。見《元次山集》卷三。作于廣德二年(764)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縣)刺史任上。舂陵,漢縣名,故址在今湖南寧遠縣附近,唐時為道州轄地。廣德元年(763)十二月,廣西少數民族“西原蠻”武裝反抗唐王朝,曾攻占道州月余。元結于次年五月赴刺史任后,看到戰亂后的道州殘破凋敝,人口銳減,而官府征斂仍有增無減,于是在上書請免“科率”的同時,作此詩“以達下情”(《舂陵行序》)。詩中具體描寫亂亡后道州人民困疲不堪的景象和官府催逼賦稅的情況,坦露作為地方官吏的矛盾心情以及最后抗命緩征,不惜丟官的決心,是作者反映社會現實、同情人民疾苦的代表作。全詩摹寫細膩,諷諭鮮明,語言質樸醇厚。杜甫稱該詩和《賊退示官吏》為“比興體制,微婉頓挫之詞”,并贊曰:“道州憂黎庶,詞氣浩縱橫。兩章對秋月,一字偕華星。”(《同元使君舂陵行并序》)清沈德潛評云:“杜老所謂‘為萬物吐氣,天下少安可待’者也。千載以下,讀其詩想見其為人。”(《唐詩別裁》卷三)
上一篇:詩詞研究·翟理斯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藝苑雌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