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尹文·獻玉
亦題《田父得玉》。戰國寓言小說。尹文撰。原載《尹文子·大道上》。陳蒲清等編《中國古代寓言選》、王玄武等編《中國歷代寓言選》、公木等編《歷代寓言選》皆錄入。作品敘述:魏國一個農夫耕田時,拾得一塊寶玉,可他不知是寶,便拿去給鄰人看。鄰人想暗中竊取那塊寶玉,便對他說:“這是一塊怪石,誰留著它,便對誰不利,不如放回原處。”農夫回到家,把那塊寶玉放在走廊下。夜里,寶玉大放光明,把整個房間都照得通亮。農夫很害怕,又去把這事告訴給鄰人。鄰人說這就是作怪的征兆,勸他趕快扔掉它。農夫就急忙把寶玉扔到曠野里。那個鄰人沒等多久,就把寶玉偷了回來,拿去獻給魏王。魏王召來玉工一鑒定,說是塊蓋世無雙的寶貝。于是,魏王拿出千斤黃金賞賜給了獻寶人,并封他終生享受上大夫的俸祿。作者寫這個故事,是作為因名失實之一證的,用意在說明: “用是而失,有矣; 行非而得,有矣。”其實,這則寓言小說的形象意義大大超過了作者主觀意圖。不擇手段地把別人的財寶據為己有,并轉手牟取暴利,這是奸商、騙子的伎倆,十分惡劣。這則寓言就對這種惡行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它對鄰人惡行的刻畫,入木三分。這位鄰人,先用慌言以誑人,再用偷竊以取玉,然后又用諂媚以獻寶,結果是得賜千斤金,長食上大夫祿。這就活活畫出一個狡猾貪婪、無賴欺詐的丑惡的靈魂,同時也深刻地揭露了剝削階級的本領。
上一篇:《秦漢·劉向·獻余魚》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楊衒之·王子坊》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