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作名·河北民
宋詩篇名。七古。王安石作。見《王文公文集》卷五一。河北,指黃河以北、白溝河以南地區,宋時于此設河北路。慶歷六年(1046),王安石居汴京任大理評事,同年秋東出京師視察汴河時作。詩篇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現實:仁宗朝對遼與西夏貴族的侵擾,奉行忍辱求和政策,輸歲幣的結果,使得府庫空虛,民不堪命。開頭以臨近遼與西夏的邊民“長苦辛”統領全篇。下面逐層抒寫“長苦辛”之所在:“家家”二句是一層,表明邊民勞動所得均由朝廷轉送遼與西夏的統治者;“今年”二句是一層,指出哀鴻遍野的大旱之年官府照樣攤派役稅;“老小”二句又是一層,再寫不獨河北民如此,這就擴大了社會容量,使詩意更加厚重。“悲愁”二句再作跌宕,轉寫邊民及南人的饑餓感受與沮喪神情。結尾用貞觀年間糧食豐足、無兵燹之災與現實對比,寄寓對時政的批判和對“貞觀盛世”的向往。此詩效法白居易的新樂府,“首句標其目,卒章顯其志”;并具有詩人早期作品的特色,即繼承了杜甫詩歌現實主義的傳統,以及杜甫“沉郁頓挫”的詩風,語言曉暢淺易卻不失錘煉的功夫。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滄海遺珠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地方總集·洮陽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