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金元部分· 道園學古錄》新詩鑒賞
詩文別集,五十卷,詩四卷,元虞集撰。集(1272~1348)字伯生,號道園,人稱邵庵先生,南宋名將虞允文五世孫,原籍仁壽(今屬四川),僑寓臨川崇仁(今屬江西)。大德初年為大都路儒學教授,曾為集賢殿修撰、翰林直學士、奎章閣侍書學士。參加了《經世大典》的編纂工作,惠宗時謝病歸鄉卒。
虞氏長期滯留京都,是京都詩人中“四大家”之首(其他三家為:楊載、范、揭傒斯),其詩則多為題畫、應酬之作,缺少感人至深的作品。有些詩篇表現了作者對于為官做宦所受的拘束和壓迫的不滿,以及對江南故園的思念。《無題》中寫道:“夏簟琳瑯冷于水,綠耩烹魚手操匕。西風歸燕杏梁深,恨不身先貴人死。”此詩表達了受到打擊后的心情。因此他在被迫辭歸時憤憤地寫道:“江山信美非吾土,漂泊棲遲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夢覺聽啼鵑。”(《至元改元辛巳示諸弟及諸子侄》)這種對故土的思念實際上包含著對故國(漢族朝廷)的懷念。在《挽文山丞相》中表現得更為明顯:“徒把金戈挽落暉,南冠無奈北風吹。子房本為韓仇出,諸葛寧知漢祚移。云暗鼎湖龍去遠,月明華表燕歸遲。不須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灑淚時。”長久的異族統治在悄悄地消磨著人們的民族情緒,南宋愛國士人陳亮就擔心“父老長安今余幾,死后無仇可雪”,到了虞集就成為無可奈何的現實。但這種描寫本身就反映作者不能稍稍去懷的民族情緒。虞詩中藝術性最高的是其絕句《臘日偶題》:“歸時燕子尾毿毿,重覓新巢冷未堪。為報道人歸去也,杏花春雨在江南。”(后來虞集又將此聯寫到《風入松》詞,化作“為報先人歸也,杏花春雨江南”似較詩更佳)虞氏自評其詩曰如“漢廷老吏”。這是指其詩厚重質實,典雅精切,但其絕句也有空靈的一面。虞詩中的應酬之作多流于浮泛。
虞詩集又名《芝亭永言》,虞集為其季子翁歸及門人所編,元至正間即有刊本。
常見者有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影印明景泰刊本。
上一篇:《歷代詩歌別集·明代部分·解文毅公全集》簡介介紹
下一篇:《詞曲總集·別集·詞·云謠集雜曲子》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