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女傳》的主要內容,《列女傳》導讀
《列女傳》是中國古代第1部集中記載著名婦女事跡的傳記類史籍。西漢劉向撰,約于漢成帝時成書。據《漢書·楚元王傳》記載: 《列女傳》共8篇; 《隋書 ·經籍志》著錄此書為15卷,并注: “劉向撰,曹大家注”。可知已非古本。今流傳的 《四部叢刊》本 《列女傳》 乃影印明刻附圖本。
劉向 (約前77—前6),字子政,本名更生,沛(今江蘇沛縣)人,西漢著名經學家、文學家、目錄學家。宣帝時,拜為郎中,給事黃門;元帝繼位,擢為散騎宗正給事中,與太傅肖望之等人同心輔政,拾遺左右。因受王氏家族壓抑,三十余年不得升遷,劉向以專治 《春秋穀梁傳》著稱,所撰有 《新序》、《說苑》、《列女傳》等數種傳世。曾奉詔校閱群書,著有《別錄》一書,被視為我國目錄學的奠基之作。
今本 《列女傳》8卷,而 《四庫提要》則分為 《古列女傳》上卷、《續列女傳》一卷。前七卷為劉向撰,每卷記載十五人,卷后有頌,共列一百零五人; 續一卷系后人所補,作者不詳,列出二十人,如明德皇后,更始夫人等,卷后無頌。據《漢書》記載,成帝時趙飛燕姊娣起于微賤,得寵后逾禮制,極奢淫,劉向目睹此景,深感憂慮,以為王教由內及外,自近者始,于是采“《詩》《書》所載賢妃貞婦,興國顯家可法則,及孽嬖亂亡者”,序次為傳,以諷諫天子。從全書內容看,劉向以封建倫理道德為準繩,將百余名婦女劃為母儀、賢明、仁智、貞順、節義、辨通、孽嬖七類,逐一介紹,或褒或貶,用意不言自明。
劉向之作,開創了史家單為婦女作傳的先例。范曄《后漢書》中增設的《列女傳》,是紀傳體史書中第一次出現的內容,顯系受劉向《列女傳》的影響。后世的紀傳體正史中也多有 《列女傳》一席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史通·人物篇》卻指責范曄不該將三次嫁人的蔡琰劃歸 《列女傳》,顯然,自劉知幾時起,史家往往從封建的為夫守節方面著想,荒謬地以蔡琰為口實,錯把列女當作烈女來立傳,完全改變了為列女作傳是“搜次才行尤高秀者,不必專在一操” (范曄語) 的初衷。
清代為《列女傳》作注的有王照圓、梁端兩家,其他人如王念孫、王引之等亦有一些條校 。王照圓為清代史學家郝懿行繼室,博學工詩,頗有撰述,郝氏著書,多得其力,所著《列女傳注》8卷,載《郝氏遺書》本。梁端為清代藏書家、校書家汪遠孫之妻,生平未詳,著《列女傳校注》 8卷,為家刻本,后版歸杭州書局。
上一篇:《列仙傳》的主要內容,《列仙傳》導讀
下一篇:《列子》的主要內容,《列子》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