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論著述·談藝錄
詩話著作。明徐禎卿撰。該書一卷,二十四則,專論漢魏古詩。其主要內容為創作論,基本觀點是重情貴實。認為詩人受外界客觀事物的觸發而產生的感情活動是詩歌創作的源頭,有了這個源頭,才能由“情”而產生“氣”,由“氣”而生“聲”,由“聲”而生“詞”,由“詞”而生“韻”。這就把詩人的感情活動放到詩歌創作的中心地位。同時,“情”與“氣”、“詞”等表達得好不好,又需要借助“思”、“力”、“才”、“質”等因素來加以輔助和協調。書中并對以上諸種因素綜合作用、共同完成的創作過程進行了描述,指出不管各種人進行詩歌創作的具體途徑多么不同,都必須經過感情的萌發、充沛、凝聚和“氣之達”、“思之約”、“韻之齊”、“質之檢”、“詞之藻”這樣一個藝術思維的過程。在陸機《文賦》和劉勰《文心雕龍》之后,像這樣專門論述文學創作過程和藝術思維規律的,實不多見,故頗值得注意。徐禎卿主張“因情立格”:“夫情既異其形,故詞當因其勢。譬如寫物繪色,倩盼各以其狀;隨規逐矩,圓方巧獲其則。此乃因情立格,持守圜環之大略也。”即詩歌的格調和各種藝術法則都應為表現詩人的感情服務,而不能削足適履,讓各種不同的感情受某種固定的格調或法則的拘束。由此擴及到詩歌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書中也主張“由質開文”,而不贊成“由文求質”或“文質雜興”。由此可見,徐禎卿的“重情貴實”說有其完整的體系和深刻內涵。但徐禎卿并未能擺脫復古理論的影響,在對待古詩發展流變的看法上,他是持退化論的。他認為“上訪漢、魏,古意猶存”,“漢詩,堂奧也”,“魏詩,門戶也”,晉詩則等而下之,“故繩漢之武,其流也猶至于魏;宗晉之體,其敝也不可以悉矣”。這還是“取法乎上”的意思,仍帶有濃厚的復古色彩。此外,書中對于詩歌創作的思維活動和藝術規律,往往概括得比較玄虛,如稱“詩者,所以宣元郁之思,光神妙之化者也”;“詩者乃精神之浮英,造化之秘思也”,“此輪匠之超悟,不可得而詳也”等等,多少帶有不可知論的色彩,并對后來的“神韻說”具有一定的影響。有《歷代詩話》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讀杜心解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謝宣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