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托邦》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杰出的人文主義者托馬斯·莫爾的不朽的著作,是社會主義思想史上的一部偉大的文獻。本書是根據魯賓遜的英譯本和美國耶魯大學出版社1965年出版的《莫爾全集》第4卷《烏托邦》——拉丁文英文對照本修訂翻譯,商務印書館于1959年9月出版。全書共11萬7千字,共分2部:《烏托邦》第1部——杰出人物拉斐爾·希斯拉德關于某一個國家理想盛世的談話,由英國名城倫敦的公民和行政司法長官、知名人士托馬斯·莫爾轉述;第2部——拉斐爾·希斯拉德關于某一國家理想盛世的談話,由倫敦公民和行政司法長官托馬斯·莫爾轉述。本書為當日英國廣大勞苦群眾所遭受的水深火熱的痛苦慷慨陳詞、大聲疾呼,并且指出了造成這種痛苦的根源和解決的具體辦法措施。書的第1部分是關于莫爾那個時代歐洲各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的談話,抨擊了它的種種黑暗;第2部分描繪烏托邦這個理想國,同第1部分的內容形成鮮明的對照。作者分以下六個方面陳述關于未來的完美社會的設想:財產公有;生產勞動;務農為本;城市規劃;衛生健康;學術研究。通覽全書,不難看出本書是對空想社會主義所特有的某些原理加以明確表述的最早的一本書,但這種思想還沒有連貫成統一的體系。全書采用游記體裁、對話的文學形式,用隱蔽假托的方式陳述觀點、見解精辟、語言生動。
上一篇:《中國近代貨幣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書學捷要》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