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的歷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意大利著名歷史學家、美學家貝尼季托·克羅齊的著作。本書是原書《作為表現的科學和一般語言學的美學》中的第2部分,所以譯作的全名為《作為表現的科學和一般語言學的美學的歷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全書分為19章,約24萬字。主要內容有:古希臘——羅馬時代的美學觀念,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學觀念,十七世紀思想的醞釀,喬巴蒂斯達·維柯,叔本華和赫爾巴特等美學史上著名美學大師和流派。作者以一位歷史學家的審慎態度和敏銳的目光,對古希臘以來的美學理論進行了頗有見地的描述。作者認為,美學是表現(表象、幻想)活動的科學。只有當幻想、表象、表現的實質被認識而不是知性的,是個別認識而不是普遍認識被確認時,美學才會出現。藝術不屬于自然,而是要補充自然中所缺少的美。作者在談論亞里士多德時,認為亞里士多德已經超越了柏拉圖的理式說,真正的美學,表現的科學可追溯于此。中世紀關于美,人們只是一般地重復古代著作家們的倉促論斷。文藝復興時期,雖然文化比以往發達,文藝作品和藝術家增多;但是,在美學科學中基本的、占統治地位的新觀念并未出現。神秘主義的傳統由于對柏拉圖的重新崇拜所更新和加強了,由于年輕的鮑姆嘉通首先使用了“美學”這個詞,美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出現了。作者隨后又對美學史上的各名家、學派和相關到的美學理論進行了闡述。如:維柯的錯誤,梅耶爾的混亂,語言哲學,折衷主義和性欲說,美和特征說,夢和藝術,藝術和典型性,審美感官說,等等。本書內容豐富,博大精深,不失為一部美學史巨著。中文本據意大利1958年拉泰爾查出版社的第十版。
上一篇:《美學與意境》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美狄亞》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