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的方面來看,孩子的摸拿行為有兩種,一種是無意的、偶然的,一種是有意的、習慣的。所以,一旦父母和老師碰到這種情況,一定要分清行為的性質。如果是無意的、偶然的,這樣的孩子年齡較小,自己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界限往往很不清楚,好奇心強,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建立物品屬于不同的主人,要告訴他別人的東西不能亂拿,如果他非常喜歡某種物品,只要是正當的,可以滿足他,千萬不要罵孩了偷竊。對于有意的、習慣性的摸拿行為,一定要引起父母的重視,分清原因,尋找對策。它有可能是從無意、偶然的行為變來的,父母沒有即時發現,孩子強烈的物欲沒有得到控制和引導;也可能是孩子偶然的一次好奇獲得成功后一發而不可收拾;可能是在生活中某個不良的樣板引誘下形成的。有習慣性摸拿行為的孩子,一個重要的特點是物欲太強,所以父母一定要千方百計地控制和引導孩子的物質欲望,養成孩子規律的生活制度,培養多方面有益的、穩定的愛好,孩子的物質追求會在一定程度上被淡化,同時要教會孩子分清哪是合理的物質需要,哪是不合理的物質需要,并學會克制不合理的物質需要。如果孩子確是跟著有摸拿習慣的人學壞的,爭取把他們分離開,讓孩子知道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把孩子引導上正確的軌道。
上一篇:兒童懶惰習慣的消除
下一篇:兒童期營養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