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論著。五卷。清梁廷柟撰。梁廷柟(1796—1861),字章冉,別號藤花主人。廣東順德人。副貢生,曾任澄??h訓導。林則徐任兩廣總督時,聘為幕客,共商禁煙抗英大計。咸豐元年(1851)授內閣中書,加侍讀銜。學識廣博,以治史學和金石為主,兼通音律詞曲。生平著述頗豐,匯刻為《藤花亭十種》。梁廷柟“幼喜讀曲,愛曲成癖”,創作的雜劇有《江梅夢》等四種,合稱“小四夢”;傳奇有《了緣記》一種,未見流傳。戲曲理論著作有成書于道光五年(1825)的《藤花亭曲話》。
《藤花亭曲話》卷一列舉雜劇傳奇名目,主要是就《錄鬼簿》和《曲海目》另加排比;卷二、卷三品評各家名作,見解頗多獨到之處,或就史事追究本事,或以文章散論作品詞藻,又多從劇情和結構品評作品得失,是全書中最有價值的部分;第四卷著重談論戲曲格律譜法;第五卷則重于音韻的探討。卷四、卷五頗多陳陳相因之語。關于此書的特色,著者業師李黼平在序中作了這樣的概括:“自元明暨近人院本、雜劇、傳奇無慮數百家,悉為討論,不黨同而伐異,不榮古而陋今,平心和氣……是書亦間論律,而終以文為主?!彼^“不黨同而伐異”,是指《曲話》能比較公允地褒貶、抑揚戲曲作品,而不是一味的推崇和無原則的貶損,如對關漢卿,《曲話》對他有很高的評價,但對其《玉鏡臺》一劇也作了尖銳的批評。對湯顯祖亦然,一方面肯定“若士之才,不可一世”,同時又次第品評“四夢”,有褒有貶。所謂“不榮古而陋今”則主要表現在《曲話》對清代作品的重視。《曲話》所涉及的清代作品面廣而論深,對李漁、夏綸、吳炳、邱圓、阮大鋮、蔣心余,“南洪北孔”等劇作家都有深切的品評。而“終以文為主”則表明《曲話》的批評重在文辭,體現了“文人化”的特點,突出之處就是對清初劇壇上的蘇州派作家群幾乎未有涉及,而其評論之途徑也主要是戲曲的文學特色。
《曲話》中的理論思想也較豐富。對作品的思想內涵,《曲話》強調“意主懲勸”,推崇“有功世道之文”,認為戲曲創作“立言要快人心”,并對清初作品中所表現出的亡國之痛和民族氣節予以很高的評價?!肚挕愤€明確反對戲曲創作的雷同傾向,追求戲曲藝術的獨創性,對元人戲曲中的“故尚雷同”表現出極大的不滿,如對鄭德輝的《㑇梅香》一劇,梁廷柟不厭其煩地列舉了其與《西廂記》相類同情節二十處之多,認為這顯然不是“無心之偶合”,而是有意識地蹈襲。在元代雜劇名家中,陳陳相因者不乏其人。梁廷柟一針見血地指出:“元人雜劇多演呂仙度世事,疊見重出,頭面強半雷同。馬致遠之《岳陽樓》,即谷子敬之《城南柳》,不惟事跡相似,即其中關目、線索,亦大同小異,彼此可以轉換。”梁廷柟對那些創新之作則大加褒揚,如他評蔣士銓的劇作“離奇變幻者,莫如《臨川夢》,”而其中的《香祖樓》、《空谷香》兩種,能“于同中見異,最難下筆”,“使出自俗筆,難免雷同,乃合觀兩劇,非惟不犯重復,且各極其錯綜變化之妙,故稱神技?!庇诖丝梢娏和箤λ囆g獨創性的重視?!肚挕穼τ趹蚯膶徝览硐耄恰扒橘F含蓄”,“言貴雅而忌俗”,追求“含蓄不露,意到即止”的情感表現,其所謂“雅”也非“浮詞取厭之謂”,而是強調“自然”、“妙語”?!短倩ㄍで挕凡皇榍宕笃趹蚯碚撆u中一部較有特色的著作。
有《藤花亭十種》本、《曲苑》本和《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本。
上一篇:雨村曲話劇話
下一篇: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