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李頎有《聽董大彈胡笳兼寄語弄房給事》詩,則董大可能是指唐玄宗時著名琴客董庭蘭,曾因琴藝受知于宰相房琯,大是他的排行。詩人崔玨有詩:“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終憐得董庭蘭。”即詠此事。本篇原作二首,其一云:“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余年。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可知此詩創作于詩人高適“貧賤”之時,乃不得意時的贈別之作。但“丈夫不作兒女別”,詩人滿懷信心,出語豪壯,從而使此詩成為離別詩中情調豪邁不可多得的佳作。
首二句“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直狀眼前之景,點出送別時令及天氣。曛,昏黃色,指夕陽西沉。后半句化用《詩經·邶風·北風》:“北風其涼,雨雪其雱。”黃沙漫天,白云也染成黃色,再加暮日昏曛,遙空斷雁,雨雪紛紛,純是塞外荒原天寒地凍的暮天景色。這一系列意象以及由此而造成的氣氛,很容易使人產生日暮天寒、游子何之的蒼茫寥落之感。這二句純用白描,寓情于景,雖不涉人事,但已可看出別者內心的積郁。詩人高適早年壯志凌云:“二十解書劍,西游長安城。舉頭望君門,屈指取公卿。”(《別韋參軍》)但生活困頓,落魄失意,因此在這荒寒壯闊的環境中送一位身懷絕藝、卻無人賞識、淪落世間的音樂圣手,難免不“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
后二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表面看來是對友人的勸慰之辭,同時也是詩人自我寬解。但細細品味,則可領略深藏于詩人內心的難以抑制的悲憤。才人淪落,一至于此,詩人未達的悲苦以曠達語出之,倍覺悲傷。同時也表明詩人并不甘心,慰藉之中充滿了信心和力量。作者《夜別韋司士》詩有“莫怨他鄉暫離別,知君到處有逢迎”,與此二句意近,但沒有這二句豪邁,深情。惟其情真,出語才質樸豪爽。又因其淪落,才轉而慰藉。
構思上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現上白描直抒,筆墨粗放,是此詩的特色。特別是后二句快人快語,肝膽相照,表現了作者鮮明的個性和強烈的自信心,成為人們送別時常用話語。殷璠《河岳英靈集》中評高適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此詩足以當之。
上一篇: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原文及講解
下一篇:《韓非子·扁鵲見蔡桓公》原文及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