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至于江濱,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事亦見《楚辭·漁父》。
[述要] 屈原被楚王放逐,披散著頭發在汨羅江畔邊走邊吟詩。他的臉色憔悴,容貌枯槁。漁父見到他就問道:“你不就是三閭大夫嗎?怎么會落到這般地步呢?”屈原說:“整個世界混濁不堪,只有我一個人是清白的;世上的人個個爛醉如泥,只有我一個人是清醒的,所以被放逐到這里。”漁父說:“圣人做事并不拘泥刻板,能夠同世道一起前進。整個世界混濁,你何不隨波逐流呢?世上的人都爛醉,你何不也跟著痛飲呢?為什么還要固執地守持自己的美德,以至于被放逐呢?”屈原說:“我聽說新洗頭的人一定會扶正帽子,新洗澡的人一定會撣凈衣服。哪一個人肯讓自己清潔的身體被蒙上污垢呢?我寧可投入長河,葬身于魚腹之中;又怎么能以潔白之身而蒙受世俗的塵埃呢?”于是他寫下了《懷沙》這首詩,抱起石頭跳進汨羅江里去了。
[事主檔案] 屈原(約前340—約前278) 東周詩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楚國貴族。初輔佐懷王,做過左徒、三閭大夫。后遭到貴族子蘭、靳尚等人的讒害而去職。頃襄王時被放逐,長期流浪沅湘流域。后因楚國的政治更加腐敗,首都郢亦為秦兵攻破,他既無力挽救楚國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無法實現,遂投汨羅江而死。所作《離騷》自述身世、志趣,指斥統治集團昏庸腐朽,感嘆抱負不申;《九章》亦多揭露現實的黑暗與混亂,并抒發懷歸之情。《天問》對有關自然現象、社會歷史等方面的許多傳統觀念,提出了懷疑和質問。《九歌》則是優美的祭神樂歌。他在楚國地方文藝的基礎上,創造出騷體這一新形式,以華美的語言、豐富的想像,融化神話傳說,抒發熱烈的感情,塑造出鮮明的形象。其傳世作品,都保存在劉向輯集的《楚辭》中。
上一篇:《蔡乃煌以詩鐘得缺 蔡乃煌 張之洞》
下一篇:《補寫《錯夢》 袁于令 馮夢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