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強弩射潮
典源出處 宋·蘇軾《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詩自注:“吳越王嘗以弓弩射潮頭,與海神戰,自爾水不近城。” 《吳越備史·武肅王》:“ (開平) 四年……八月始筑捍海塘,王因江濤沖激,命強弩以射濤頭,遂定其基。”《十國春秋·武肅王世家下》引《昭勛錄》 云:“王筑捍海塘,怒潮急湍,版筑不就。乃采山陽之竹,法矢人造為箭三千只,羽以鴻鷺之羽,飾以丹朱,煉剛火之鐵為鏃,命強弩五百人以射濤頭。人用六只,每潮一至,射以一只,射及五只,潮乃退,東趨西陵?!?/p>
釋義用法 五代時吳越王錢镠(liu)作捍海塘,因江濤洶涌沖激,無法筑成,于是造三千竹箭,命水犀軍以五百強弩迎射潮頭,迫使潮水后退。后以此典形容氣概勇武; 或詠吳越風物。
用典形式
【射潮】 清·王士禛:“三千彀強弩,射潮勝雄師?!鼻濉ゅX謙益:“垂乳尚傳天目讖,射潮猶望水犀軍?!?/p>
【千弩射】 宋·蘇軾:“君不見元帥府前羅萬戟,濤頭未順千弩射?!?/p>
【射潮弩】 清·潘耒:“麾日之戈射潮弩,半壁江山留宋土?!?/p>
【萬弩橫江】 清·鄭燮:“如何萬弩橫江上,不射朱溫卻射潮?”
【長堤萬弩】 金·王渥:“快長堤萬弩,平岡千騎,波濤卷,魚龍夜?!?/p>
【弩壯射潮】 清·黃鷟來:“弩壯射潮勢,劍瘞寒山芒?!?/p>
【弩注錢塘】 明·張煌言:“椎飛博浪沙先起,弩注錢塘潮亦停。”
【錢王萬弩】 清·王錫:“安得錢王張萬弩,重射潮回?!?/p>
【錢王羽箭】 清·吳偉業:“伍相鴟夷,錢王羽箭,怒氣強于十萬兵。”
【犀弩三千】 明·高啟:“羅平惡鳥啼初起,犀弩三千射潮水?!?/p>
【強弩射潮】 宋·蘇軾:“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強弩射潮低?!泵鳌ば煳迹骸皞鞯绤峭醵仍綍r,三千強弩射潮低?!?/p>
【潮頭萬弩】 金·元好問:“市響千門合,潮頭萬弩穿?!?/p>
【三千水犀弩】 清·黃景仁:“答言三千水犀弩,至今猶敢攖其鋒?!?/p>
【萬弩射錢塘】 清·王士禛:“是時月黑風怒號,萬弩突射錢塘潮。”
【強弩千雕翎】 清·吳廷楨:“水犀強弩千雕翎,欲尋斷鏃揚遺靈。”
【強弩射天吳】 宋·陸游:“何似即今云海上,千鈞強弩射天吳?!?
上一篇:詩詞典故《強弩之末》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彭壽殤夭》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