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寰宇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太平寰宇記》是宋代第一部全國性地理總志,是史官樂史在宋太宗統一全國后修撰的。宋代的路制是太宗末年才創置的,23路的地理區劃則是在神宗以后才確定下來,在纂修此書時,宋代仍在沿用唐朝所分10道的名稱,所以《太平寰宇記》的綱領形式乃是以《元和郡縣圖志》為基礎,按道記事,與宋代的地方區劃不相吻合。
此書和前代的地志有很大的不同,內容比過去大為豐富,除了傳統地志所記郡縣沿革和戶口等項外,于地方風俗、古跡名勝、人物藝文等無不登載;《四庫提要》說:“后來方志必列人物、藝文者,其體皆始于樂史。蓋地理之書,記載至是書而始詳,體例亦自是而大變。”唐代以前的地方志主要是自然地理的內容;而從此書開始,人文地理方面的內容越來越豐富了。此書廣泛引用歷代地志、史書、文集、專著、碑刻乃至詩賦雜說等等,總計引書200種左右,引用書籍今已大多散佚,賴此書保存下來部分內容。此書上承《元和郡縣圖志》,逐一記錄州縣的興廢,從城鎮和人口的增加,反映出自唐代中葉以來,江南地區的社會經濟有了很大發展。《元和志》和兩唐書《地理志》均不記唐代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戶口,而本書卻逐一登載,有的還區分漢人和蕃人的戶數,反映了這些邊遠地區經濟發展的概貌。本書對于研究唐、五代和宋初的歷史、地理及社會經濟均具有很高史料價值。
《太平寰宇記》原為200卷,清修《四庫全書》時只存193卷,缺第113至119卷。清末楊守敬從日本得到宋本殘卷,配補了第113至118共5卷多,將其收入黎庶昌刊行的《古逸叢書》。后來湖南學者陳運溶撰有《太平寰宇記辯偽》6卷,說楊守敬采回的這個所謂宋刻殘本是部偽書,但陳氏舉出的論據不足以證成其說。
上一篇:《大金集禮》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太平經》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