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倉山房尺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清袁枚著。袁枚字子才,號簡齋,前清著名文學家、詩論家,乾隆進士。40歲時辭官歸山,筑室于江寧(今江蘇南京)域西小倉山下隋氏廢園,改名為隨園,讀書為文50年,不再出仕,世稱隨園先生。其他著述有《小倉山房全集》、《隨園詩話》、《隨園隨筆》、《子不語》等。該書為袁枚的書信匯編。書信即尺牘,是古文中最為自由的一種文體形式,舉凡綺語、諧語、排偶語、詞賦語、理學說、佛老語、考據、注疏、寒喧酬應等語句均得以穿插其中。袁枚的書信文短辭精,情真意切,往往能夠妙筆生花,涉意成趣。尤其善于運用成語典故,信手拈來,渾然一體,謔浪笑傲,無所不可。其中也有一些論政、論古、論文的書信,反映出了作者的精辟見解。如《答兩江制府尹公》書中說:“韋把總來,接寄懷詩二章。知夫子得句于風雨橫舟之際。金絲引和,寄托深遠。適窗前有綠梅一株,水仙數種。對之展讀,正與古香冷艷,同入襟懷。枚瘧雖痊,而四肢無力,終日曳杖而行,未出柴門一步。借此閉門,與《廿一史》中古人相對,領現在可行之樂,補平生未讀之書。昔有善用其短者,枚亦善用其病,夫子聞之,必為莞爾”。文字優美,流暢自然。又如《答相國勸獨宿》書中說:“且枚之居處不避群花,更有說焉。人惟與花相遠,故聞香破戒者有之,逢花必折者有之。故夫鄧尉種梅之夫,洞廷栽桔之叟,終日見花,如不見花者。何也?狎而玩之,故淡而忘之也。枚自幼以人為菑,迄今四十年矣,橫陳嚼蠟,習慣自然。顏淵侍于孔子,自稱坐忘,若枚者可稱臥忘者也,愿夫子之勿慮也”。直率而又輕松地表明了作者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情趣。其中借用《楞嚴經》中“我無欲心,應爾行事,子橫陳時,味如嚼蠟“和《莊子·大宗師》中“顏回曰: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謂坐忘”的典故,也十分貼切。此書是古人尺牘中較有代表性的一種,影響較大,洪錫豫序文評價說它“讀之意趣橫生,殊勝蘇黃小品”。有清乾隆五十三年(1789)《隨園藏版)本。1987年湖南文藝出版社據1949年廣益書局新四版出版有校注本,共收尺牘149篇,編目較《隨園藏版》本為少,實為選本。
上一篇:《寄簃文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山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