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學軍
中篇小說。作者劉溪。新文藝出版社1952年3月初版。收入文藝創作叢書。這部小說描寫了解放戰爭時期,共產黨領導的地方武裝在敵后同還鄉團斗爭的故事。在人民解放軍轉移到山東之后,國民黨的軍隊和地主還鄉團來到蘇北,對老百姓進行瘋狂的反攻倒算。在區武工隊長李華光的帶領下,他們緊密地依靠人民群眾,神出鬼沒地打擊敵人,組織群眾進行抗租抗糧抗丁斗爭,在斗爭中人民的武裝力量不斷壯大,最后配合主力部隊打下了白石村據點,擊斃還鄉團頭子金小歪,經過嚴冬考驗的人民重新迎來了溫暖的春天。小說揭露了地主還鄉團燒殺搶掠慘無人道的罪行,表現了人民群眾不屈不撓的斗爭,歌頌了武工隊員們英勇的業績。小說塑造了一批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武工隊長李華光有著豐富的對敵斗爭經驗,率領武工隊用穿插游擊的方式不斷地騷擾敵人,使敵后的人民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堅定了人民群眾必勝的信心。李華光的女兒李蘭,是一個年輕的共產黨員。在主力部隊轉移時,上級規定婦女干部隨隊轉移,但她卻堅決要求留下來堅持敵后斗爭;母親被殺害后,她壓抑住滿腔的悲憤,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去;在刺探敵人的情報時,不幸被捕,任憑敵人嚴刑拷打,決不泄露黨的機密,表現出一個共產黨員大義凜然寧死不屈的高尚品質。還有剛強爽快機智勇敢的胡喜,沉默寡言的王黑腿,滿懷殺妻之仇英勇殺敵的徐興標,一度膽小動搖終于在斗爭中堅強起來的劉家有、張美玉,都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小說也較為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畫,如對李蘭在愛情上矛盾心理的描寫。李蘭在九歲時與姨表兄張美玉定親,可她卻看不起膽小的表兄,而喜歡爽快的胡喜,但又下不了與張美玉斷絕關系的決心,擔心對不起母親和姨母。這種描寫很符合當時剛掙脫封建枷鎖束縛的青年婦女的實際心理。小說情節生動,語言樸實自然,是解放初期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之一。
上一篇:周魯俠《大刀記(第一部)》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龐守英《大墻下的紅玉蘭》當代文學作品賞析